首页 / 书籍 /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原文】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393)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擘)香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1]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2]五六枚,服之愈。

【注释】

[1]清浆水:即酸菜浆水。是中国北方农村通过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的酸浆,用于浸泡酸菜,有生津止渴,解暑化滞的作用。

[2]博棋子:围棋子。

【提要】

论大病新差劳复的证治。

【讲解】

大病初愈,正气尚弱,阴阳未和,余热未清,脾胃未调,当慎起居,节饮食,防止疾病复发。劳复,是指多言多虑劳其神,早坐早行劳其力,皆可导致其病复发,而见复发热。用枳实栀子豉汤清宣余热,宽中行气。以方测证,当有热留胸膈、心烦、脘痞等证。

【治法】

清热除烦,宽中行气。

【方剂】

枳实栀子豉汤。

【方义】

枳实宽中行气。栀子清热除烦。豆豉宣透邪气。用清浆水煮药,取其性凉善走,调中开胃以助消化。若兼有宿食停滞,脘腹疼痛,大便不畅者,可加大黄以下其结滞。

【原文】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者,以下解之。(394)

【提要】

论伤寒差后更发热的辨治。

【讲解】

伤寒差以后,或因食复,或因劳复,或因余邪复聚,而又出现了发热,此时当如何处理?仲景采用了一种以简驭繁的方法。如果发热见脉浮,则提示邪在表,应以汗解之。汗解用何方?此处未言,当然宜用桂枝汤小和之;更发热而脉沉者,这是邪在里,里有积滞,当泻下和里。泻下用何方?在“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中说:“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更发热,脉不浮不沉者,则皆用小柴胡汤,疏利枢机,调和表里。这就是当代小柴胡汤在热病后期应用频率甚高的依据。

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治疗往来寒热、呕而发热、头痛发热、发潮热、热入血室寒热交作如疟、差后复发热,可见本方是一张退热效果很好的方剂。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