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医学三字经 / 气喘方

气喘方

苏子降气汤

治上盛下虚,气喘等证。

紫苏子(二钱,微炒) 前胡 当归 半夏 陈皮 厚朴(各一钱) 沉香 炙草(各五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

治支饮满而肺气闭,气闭则呼吸不能自如,用此苦降,以泄实邪。

葶苈子(隔纸炒研如泥,二钱二分)

水一杯半,大枣十二枚,煎七分,入葶苈子服之。

十枣汤(方见心腹痛)

小青龙汤(方见《伤寒》)

贞元饮(《景岳》)

阴血为阳气之依归,血虚则气无所依,时或微喘,妇人血海常虚,多有此证。景岳方意在“济之缓之”之四字。济之以归、地,缓之以甘草,颇有意义。今人加紫石英、黑铅之重镇,则失缓之之义;加沉香、白芥子之辛香,则失济之之义矣。且此方非为元气奔脱而设,时医每遇大喘之证,必以此方大剂与服。气升则火升,偶得濡润之药,气亦渐平一晌,旋而阴柔之性与饮水混为一家,则胸膈间纯是阴霾之气,其人顷刻归阴矣。吾乡潘市医倡此法以局人神智,无一人悟及,诚可痛恨!

熟地黄(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身(三四钱) 炙草(一二三钱)

水三四杯,煎八分服。

苓桂术甘汤(《金匮》)

治气短。喻嘉言云:此治呼气短。

茯苓(四钱) 白术 桂枝(各二钱) 炙草(一钱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服。

肾气丸(《金匮》)

治气短。喻嘉言云:此治吸气短,即八味地黄丸,但原方系干生地黄、桂枝。

茯苓甘草大枣汤(仲景)

治气喘脐下动气,欲作奔豚。

茯苓(六钱) 桂枝 甘草(炙。各二钱) 大枣(四枚)

用甘澜水三杯半,先煎茯苓至二杯,入诸药,煎七分服。作甘澜水法:取长流水扬之数百遍,或千遍愈妙。

真武汤(仲景)

镇水逆,定痰喘之神剂。方见《伤寒》

宜倍茯苓。咳嗽甚者,去生姜,加干姜一钱五分,五味、细辛各一钱。

黑锡丹

治脾肾虚冷,上实下虚,奔豚,五种水气,中风痰潮危急。

喻嘉言曰: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症,舍此方再无他法可施。予每用小囊佩带随身,恐遇急证不及取药,且欲吾身元气温养其药,藉手效灵,厥功历历可纪。即痘症倒塌逆候,服此亦可回生。

沉香 附子(炮) 胡芦巴 肉桂(各五钱) 小茴香 补骨脂 肉豆蔻 木香 金铃子(去核。各一两) 硫黄 黑铅(与硫黄炒成砂子。各三两)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 下载本书电子版
  •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