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医学三字经 / 血证方

血证方

麻黄人参芍药汤(东垣)

治吐血外感寒邪,内虚蕴热。

桂枝(五分,补表虚) 麻黄(去外寒) 黄芪(实表益卫) 炙甘草(补脾) 白芍(安太阴) 人参(益元气而实表) 麦冬(补肺气。各三分) 五味子(五粒,安肺气)

当归(五分,和血养血)

水煎,热服。按:此方以解表为止血,是东垣之巧思幸中,非有定识也。观其每味自注药性,俱悖圣经,便知其陋。

甘草干姜汤(《金匮》)

炙甘草(四钱) 干姜二(钱,炮)

水二杯,煎八分服。

柏叶汤(《金匮》)

治吐血不止。

柏叶(生用三钱,无生者用干者二钱) 干姜(一钱) 艾叶(生用二钱,如无生者用干者一钱)

水四杯,取马通二杯,煎一杯服。如无马通,以童便二杯,煎八分服。

黄土汤(《金匮》)

治先便后血为远血。亦治衄血、吐血不止。

灶心黄土(八钱,原方四钱) 生地 黄芩 甘草 阿胶 白术 附子(炮。各一钱五分)

水三杯,煎八分服。

赤小豆散(《金匮》)

治先血后便为近血。

赤小豆(浸令出芽,晒干,一两) 当归(四钱)

共研末,每服三钱,浆水下(即洗米水,三日后有酸味是也)。按:凡止血标药可随宜作引,血余灰(可用一二两同煎,诸血皆验)、栀子、茜草、干侧柏治上血,槐花、生地榆、乌梅、续断治血崩。凡下血及血痢,口渴、后重、脉洪有力者为火盛。可用苦参子去壳,仁勿破,外以龙眼肉包之,空腹以仓米汤送下九粒,一日二三服,渐加至十四粒,二日效。

  • 下载本书电子版
  •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