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医学三字经 / 皮水

皮水

(水行于皮中也。其脉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曰不恶风者,不兼风也;曰其腹如鼓者,外有胀形内不坚满也;曰不渴者,病不在内也;曰当发其汗者,以水在皮宜汗也。)

防己茯苓汤(《金匮》)

治四肢肿,水在皮中聂聂动者。

防己 桂枝 黄芪(各三钱) 茯苓(六钱) 炙草(一钱)

水三杯,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

药亦同防己黄芪汤,但去术加桂、苓者,风水之湿在经络,近内;皮水之湿在皮肤,近外。故但以苓协桂,渗周身之湿,而不以术燥其中气也。不用姜、枣者,湿不在上焦之营卫,无取乎宣之也。

蒲灰散(《金匮》)

厥而为皮水者,此主之。(肿甚而溃之逆证,厥之为言逆也。)

蒲灰(半斤) 滑石(一斤)

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愚按:当是外敷法,然利湿热之剂,亦可内服外渗也。

越婢加术汤(《金匮》)

里水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按:里水当是皮水笔误也。或水在皮里,即皮水之重者,亦未可知。

(方见风水)

甘草麻黄汤

麻黄(四钱) 甘草(二钱)

水二杯,先煮麻黄至一杯半,去沫,入甘草煮七分服。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二药上宣肺气,中助土气,外行水气。

  • 下载本书电子版
  •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