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各种药露

各种药露

凡物之有质者,皆可取露,露乃物质之精华。其法始于大西洋,传入中国。大则用甑,小则用壶,皆可蒸取。其露即所蒸物之气水,物虽有五色不齐,其所取之露无不白,只以气别,不能以色别也。时医多有用药露者,取其清冽之气,可以疏瀹灵府,不似汤剂之腻滞肠膈也。名品甚多,今列其常为日用,知其主治者数则于下,余俟续考,以补其全。

金银露:乃忍冬藤花蒸取,鲜花蒸者香,干花者少逊。气芬郁而味甘,能开胃宽中,解毒消火。暑月以之代茶,饲小儿无疮毒,尤能散暑。金灿然《药帖》云:金银露专治胎毒,及诸疮痘毒热毒。《广和帖》云:清火解毒,又能稀痘。

薄荷露:鲜薄荷蒸取,气烈而味辛。能凉膈发汗。虚人不宜多服。金氏《药帖》:清凉解热,发散风寒。

玫瑰露:玫瑰花蒸取,气香而味淡。能和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点酒服。金氏《药帖》:专治肝气胃气,立效。

佛手露:佛手柑蒸取,气香味淡。能疏膈气。金氏《药帖》:专治气膈,解郁,大能宽胸。

香橼露:香橼蒸取,气香味淡。消痰逐滞,与金桔橙露同功。

桂花露:桂花蒸取,气香,味微苦。明目疏肝,止口臭。金氏《药帖》:专治龈胀牙痛,口燥咽干。《广和帖》:止牙痛而清气。

茉莉露:茉莉花蒸取,气香味淡。其气上能透顶,下至小腹,解胸中一切陈腐之气。然止可点茶,不宜久服,令人脑漏。

蔷薇露:出大食、占城、爪哇、回回等国。番名阿剌吉。洒衣经岁其香不歇,能疗心疾。以琉璃瓶盛之,翻摇数回,泡周上下者真。功同酴醾露,皆可以泽肌润体,去发䐈腻,散胸膈郁气。又一种内地蔷薇露,系中土蔷薇花所蒸,专治温中达表,解散风邪。

兰花露:此乃建兰花所蒸取者,气薄味淡,食之明目舒郁。

鸡露:《道听集》云:鸡露能大补元气,与人参同功。男用雌鸡,女用雄鸡,一年内者,名童子鸡,可用。若两年者,肉老质枯,不可蒸露。入药须选童子鸡,以绳缢死,竹刀破腹,醇酒洗去毛及腹中秽物,勿见水,蒸取露饮之,气清色白,望之如有油气。味甘,消痰益血,助脾长力,生津明目,为五损虚劳神药。

米露:以新鲜白米,勿用陈久者蒸取。色白气清如莲花者,大补脾胃亏损,生肺金如神。一云:米露用稻花蒸者更佳。《广和帖》:鲜稻露,和中纳食,清肺开胃。

姜露: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

椒露:鲜椒蒸取,能明目开胃,运食健脾。

丁香露:气烈,味微辛。治寒澼胃痛。

梅露:鲜绿萼初放花,采取蒸露。能解先天胎毒。六月未出痘小儿,和金银露食之,极佳。周栎《园闽小记》:海澄人蒸梅及蔷薇露,取如烧酒法。酒一壶,滴少许便芳香。

骨皮露:地骨皮所蒸,解肌热骨蒸。(《金帖》) 一切虚火。(《许帖》)

藿香露:清暑正气。

白荷花露:治喘嗽不已,痰中有血。(《金帖》)止血消瘀,清暑安胎。(《广和帖》)

桑叶露:治目疾红筋,去风清热。(《金帖》)

夏枯草露:治瘰疬鼠瘘,目痛羞明。(《金帖》)

枇杷叶露:清肺宁嗽,润燥解渴。(《金帖》)和胃。(《许帖》)

甘菊花露:清心明目,去头风眩晕。(《广和帖》)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