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烟杆

烟杆

年久色黑毛竹,男子用者良。

《秋灯丛话》:新昌张姓,茹竹烟管四十余年,色如漆而光可鉴,珍同拱璧,虽戚好不轻假也。母病无药饵资,质钱二缗,典主子患损病,诸药罔效,或谓非多年竹烟管不可治。遂取张物,截之数寸,煎汤服之愈,后酬张以巨万金。○陈毅斋云:烟杆虽受烟火熏渍之气,然非借人气津液渐渍之,必不酥透,其杆经男子食者,光泽可鉴。一经妇人口,便色暗不鲜明,且多直裂纹。又最忌粪,凡多年好杆持以上厕,能令光涩。若象牙杆便裂开走油,不堪用,物性之相忌如此。

杀蛊毒,传尸痨,涂恶疮,噼取中心油透而酥者,捣如煳,涂疮即痂,或摊油纸上,贴治虫膈。

《百草镜》:毒蛇伤,先取妇人旧油头绳扎住肿处,勿令肿上,再取耳垢封之止痛。随用多年油黑竹烟筒杆,紫色者亦可,毛竹者佳,一段约长三寸,咀嚼咽汁,渣淡吐去,并取杆中之油搽患处,烟杆味辣,服之反甜,蛇毒亦随解,痛止自愈。试效多人。凡蛇咬有蛇齿留肉内者,烟油涂之自出。

妇人血崩: 刘怡轩云:凡血崩诸药不效者,用多年旧烟杆,紫色油透者佳。截一寸烧灰,黄酒调服。下喉即止,屡试屡效。

烟筒中水

俗名烟油。《古今秘苑》:烟油染衣,以瓜子水洗之即去。○《同寿录》云:烟油入目,如小儿及好吃烟者误犯之,若将别汤洗,愈洗愈疼,必至瞎而后已,须用乱头发或骔缨,缓缓揉之即愈。○解蛇毒,涂恶疮顽癣,杀蛊。

毒蛇咬:《刘羽仪验方》:取吃烟杆内脂膏,涂在咬伤处,用手指搓入肉中,痛即止,最效。

蜈蚣咬:《刘氏验方》:用烟筒内膏油,涂在咬处,或烟灰擦之,立止痛。

按:烟油一名烟膏,味辛微毒。陈贡士毅斋云:烟油乃五行之气相合而生,近日外丹家,用以点药金,又可益金色。术士隐其名,唿为太极膏,又曰气泥,曰五行丹,剔以燃灯代油,则一切毒虫皆不近,入水蛟龙亦畏之。入药,旧竹杆噼取者良,凡梅条、藤条、紫檀、乌木、老鹳草及纯铜、纯银杆中油,皆不及竹中者性良,惟象牙杆中烟油可杀蛊毒。闽有橄榄木烟杆,其中油可毒鱼。至烟膏,亦各随所食烟质为高下,烟肆所市烟,俱以烟叶喷油,打成块,用铁刨披作丝售之,此为纯叶不杂为上品。更有打块时夹素馨叶,杂以矾红刨成丝,再加姜黄末,以和其色者,其气燥烈损人,烟膏亦淡而薄,不及上品力厚也。海盐朱进士醒庵云:烟油解蛇毒,初不甚信,后见里人获一赤练蛇,长八九尺,粗如臂,口吐毒烟,一犬近之,蛇嘘以气,即腹裂死。一人戏以旧竹烟杆,去头嘴,以竹丝通出油,刺入蛇口,蛇啮之,即瞑目闭口,身卷缩,俄复伸长,如是数次,直如绳而毙。始知其解毒杀虫之功,信不虚谬。诸城刘仲旭少府云:西北口外,出一种毒虫,名曰蜢䗱。状如中土虻蝇,人出遇之,即触人面,不论何处,被其触者,亦不甚痛,顷觉眼眶四围出细蛆,攒食睛膏,痛不可忍。彼土人治法,惟取烟杆四五枝,折取烟油,涂目内,忍痛片时,其蛆皆死,然后再用温水洗去烟油即愈。○《椿园闻见录》:挞拉巴哈台,即准噶尔故地,夏多白蝇为害,触人畜眼角,辄遗蛆而去,非以胶粘之不出。○按常中丞《笔记》云:西北台站及伊犁等处,出一种野蝇,乱扑人面,若被其触者,眼角内即出蛆虫,痛痒异常,有因此成瞽者。土人多以烟油涂眼角治之,然疾愈后,目亦红肿,数日不消。总不若蒙古治法,以鱼胶一块,向眼角粘出之,又不损目,较烟油为佳。

烟筒头中煤

《济急良方》:治蜈蚣咬伤,取烟筒头内硬煤擦之,立时止痛。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