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天师栗

天师栗

(即娑罗子)

一名娑罗子,治胃痛最验。《纲目》于主治下失载。○《通雅》:娑罗,外国之交让木也。叶似柟,皮似玉兰,色葱白,最洁,鸟不栖,虫不生。子能下气。○《益部方物记》:生峨嵋山中,类枇杷,数葩合房,春开,叶在表,花在中,或言根不可徙。○《吴船录》: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长安客话》:卧佛寺内娑罗树二株,子如橡栗,可疗心疾。○《宸垣识略》:娑罗花苞大如拳,叶如枇杷,凡二十余叶相沓捧苞,类桐花,一簇三十余朵,经月方谢。○《留青日札》:娑罗树出西番海中。予在浔州时,官圃一株甚巨,每枝生叶七片,有花穗甚长而黄,如栗花。秋后结实如栗,可食,正所谓七叶树也。《药性考》:娑罗子,一枝七叶九叶,苞如人面,花似牡丹,香白。

肉味苦,微凉。宽中下气,治胃脘肝膈膨胀,疳积疟痢,吐血劳伤,平胃通络。用阴阳瓦炙灰,或酒煨食俱效。单用。不入他药,或称天师栗,非也。○《葛祖遗方》:味甘,温,无毒。治心胃寒痛、虫痛,性温杀虫。

胃痛。○《百草镜》:用莎婆子,即娑罗子也。以一枚去壳,捣碎煎服。能令虫从大便出,三服除根。

九种心痛。《杨春涯验方》:娑罗子即武吉,烧灰冲酒服。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