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羊桃

羊桃

《粤语》:其种来自大洋,一曰洋桃。高五、六丈,大者数围,花红色,一蒂数子。七、八月间熟,色如蜡,一名三敛子,亦曰山敛。敛,棱也。俗语误棱为敛也,亦以其味酸能敛颜色也。有五棱者,名五敛。以糯米水浇则甜,名糯羊桃,广人以为蔬。《纲目》:五敛子,即羊桃。惟言其主治风热,生津止渴。他功效皆未及,今依《粤语》补之。○《尔雅》:长楚铫芅。注:今羊桃也,或曰鬼桃。叶似桃,花白,子如小麦,亦似桃。陆机《疏》云:叶长而狭,花紫赤色,其枝茎弱,过一尺引蔓于草上。郑氏曰:藤生子赤,状如鼠粪,故亦名鼠矢。儿童食之,一名羊肠,一名御弋。《蜀本图经》:子细如枣核,苗长弱蔓生,不能为树,今唿为细子,根似牡丹。《群芳谱》:羊桃,福州产。其花五瓣,色青黄。《诗桧风》: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即指此也。

酸、甘、涩,平,无毒。久食能辟岚瘴之毒。中蛊者,捣自然汁饮,毒即吐出。脯之或白蜜渍之,持至北方,不服水土与疟者,皆可治。○《岭南杂记》:有食猪肉咽喉肿痛,食羊桃即解。

《药性考》:羊桃生时极酸,不可食。熟则带甘,过食寒中,内热者宜之。多食冷脾胃,动泄澼。可晒干。歌曰:狝猴桃,寒酸甘,止渴调中,下气解烦,除热,骨节风痛,能压丹石,通淋疗痔,瓤可煎食。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