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山榖

山榖

《宦游笔记》:出塞外,土人名乌尔格纳。茎长尺余,细如草,节如竹,叶亦如竹,每二节一叶。秀穗类蓼花,结粒似榖而色红。采之晒干,去其皮,煮粥,粥如榖香,蒙古用以充饥,兼碎面合茶。商民均杂粟食之,色红艳可爱,而味与榖无辨,故名之曰山榖。实生于水滨或山沟尔。

味甘香,行气利水,清大、小肠火,亦补脾胃。

根 蒙古人名墨克尔。外皮微细,内实粉白,味甘美。蒙古生啖,商民合肉熬食。秋冬之际,蒙古搜掘鼠穴,得食物盈筐,内多此物,长二、三寸,俱野鼠啮截运藏者。

味甘,生津,滋润血脉,调营卫,利水。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