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碧飞

碧飞

《湖州府志》:武康山多蝮蛇,名碧飞。大者如围瓮,小亦如杯案,斧首出目锯齿,方文而绶色,厥雄赤紫,厥雌青黑,色晔焴如蜃甲光,目亦如之,山中人谓有目而无视也。春夏布丝草篠,人物触丝,激射迅于矢,忽不见,已攫肉去矣,杀人至死。霜降丝脆,升高树杪,施吐白涎,乌鹊下啄,则吞之。惟鹿以为膳,猎获之,前左足扼其腰中,首尾盘绕,右足又趾寸解,啖无余者。人得而腊之,可入药。凡西北诸山,自余英岭而内,皆是物也。

治风痹。蝮伤人被其啮者,还食其肉则生。

敏按《湖志》所言:碧飞,吾杭山乡多有之。土人名方胜板,以其遍身花纹如锦中方胜,形匾似板,故名。啮人最毒,惟野猪能食之。土人言,冬日蛇蛰地中,野豕嗅其气,辄翻石掘土出而啖之。蛇性大热,野猪食三条,即能过严冬。《纲目》蝮虺为二,蝮即方胜板,虺即土锦,俗唿灰地匾是也。恶风顽痹,非此勐烈积热之性驱之,则肢废者不能复举,殆以毒攻毒之义。想碧飞或同类而异名者,书此以俟证。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