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拾遗 / 白皮子

白皮子

《蟫史》:䖳生南海。四五月初生如带,至六月渐大如盘,形似白绿絮,而无耳目口鼻。鳞骨一段,赤色破碎者,谓之䖳头。其肉如水晶,以明矾腌之,吴人唿为水母,鲜久则渐薄如纸,俗唿为白皮纸。按:今所云白皮纸,乃海蜇外面之皮,非陈久之海蜇也。一名秋风子。○朱排山《柑园小识》:海䖳上有白皮,洁白脆美,过于海䖳,谓之白皮子。○《纲目》载:海䖳名水母,人以石灰矾水腌之,去其血水,色乃白。其形最厚者谓䖳头,味更胜云。而不录其外皮之用,且其言性暖可治河鱼腹疾。而《农田余话》云:水母,本阴海凝结之物。食而暖,其性未详,东璧亦无发明。敏曾居东瓯数年,见土人贩䖳为生者,询之,据言其物确系海水所结。东南海俱咸,遇春夏天,雨在海中者,一滴雨水入海,辄有一小泡凝聚海面,初则大如豆,随波逐荡,受日烘染,渐长大,成形如笠,上头下脚,块然随潮而行。土人捞䖳者,每于海涂间插竹为小城,以稻草作网围之。潮长,䖳随潮而来,入竹城,为网所络,不得去。然后取之,以刃 li 其中段,砉然而开,有似肠胃秽积者,落落交下,名蜇花,食之亦最美,再以矾灰腌而售之。按:海为阴水,天雨水属阳,相入而感,便生此物。受太阳真气,所以日渐长大而性暖也。

味咸涩,性温。消痰行积,止带祛风。

贴烂腿。《救生苦海》:用白皮子,照疮大小,剪作膏贴,内掺银朱。

无名肿毒。《集听方》:用白皮子一片,白糖霜揉软,中开一孔,贴上。重者溃,轻者散,又止痛。

流火。《文堂集验》:取海蜇皮薄者贴上,燥则易之。

头风。贴两太阳,能拔风湿外出。

膝髌风湿。以白皮子贴之。

消痞。王圣俞云:有二方,一用白皮子同荸荠烧酒浸服,一用白皮子、荸荠同煮,止食荸荠,自消痞也。○程克庵云:凡小儿一切积滞,用荸荠与海蜇同煮,去蜇食荠,则诸积自消。亦以积非寒不滞而成,海蜇能暖水脏,荸荠化坚,相因而用,其效故捷也。《同寿录》载其方。治痞,用大荸荠一百个,古钱二十个,海蜇一斤,皮消四两,烧酒三斤,共浸,七日后,每早吃四钱,加至十个止,即愈。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