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标本,无论病证如何复杂多变,都能处治恰当,所谓“知标与本,用之不殆”。如果不懂得标本,治疗必然混乱,所谓:“不知标本,是为妄行”。古代文献中的大量事实证明,医者失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明辨标本,时至今日,医生不识标本而误治,仍然屡见不鲜。
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曾收治姜某,男,68岁,因接触粉尘过多引起咳嗽、咯痰,继而气短、喘促,十年前西医诊为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病。近因工作劳累而复加外感,病情加重:喘促气短,难以平卧,咳声重浊,咯白泡沫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语言低怯,不思饮食,心悸;右胁下痞块,双下肢水肿,按之肌肤凹陷不起;两额微红,唇甲紫绀,舌胖大而紫黯,有裂纹,苔黄白相兼而厚腻,脉弦滑数。西医诊断为①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②阻塞性肺气肿;③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不全Ⅲ°、心功能不全Ⅱ°。入院九天,均按痰饮内伏、水气凌心、肺失宣降治疗,用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意在温化痰饮、宣降肺气,但病情反加。遂邀赵金铎老中医会诊,患者抬肩喘息,坐卧不安,胸憋闷,气短促,咳嗽咯痰粘白不畅,恶寒发热,汗出涔涔,双目幻视,两手麻木,唇甲紫绀明显,双膝以下均水肿,口干,两额红,舌体胖大紫黯,苔白厚腻,脉疾。赵老辨为心肺阴虚,久劳化热,痰湿伏肺,气血运行受阻。选生脉散与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方化裁:生晒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远志9克,茯苓15克,杏仁9克,陈皮9克,丹参12克,甘草6克。服药2剂,并用人参6克,蛤蚧尾一对,共研细末,分4次服,每日2次。服后气短、喘促、心悸有减,两额浮红消失,紫绀明显好转,仍咳嗽,白泡沫痰,难以咯出,汗多,心前区憋闷,夜不得眠,舌胖大,紫黯颜色变浅,舌中有裂纹,苔白少津,脉疾但沉取有力。于是仍以前方进退,并加敛汗、安神、活血之品。处方:生晒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5克,远志9克,茯苓15克,广橘红9克,麻黄根6克,琥珀粉3克(分冲),甘草6克,北沙参15克,童便40毫升(分冲)。服药7剂后,胸闷,气促,汗出大减,咯痰亦畅,已能平卧,夜寐渐安,腿肿基本消失,唇甲紫绀明显好转。患者欣然出院调养,2月后诸恙均安。此例为太阳、少阴两经同病,心肺脾肾四脏均伤,是本虚标实之证。最初九天,治标而忘本,注重了祛邪,忽略了扶正,非但痰湿未去,喘息未平,反而更加耗伤了心肺之阴。赵老标本兼顾。以生脉散救心肺之阴、人参蛤蚧散补肾纳气,重在扶正治本,再以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宣肺、化痰、利水、活血,祛邪以治标,救逆挽治,收效甚捷(《北京中医》)。
对本虚标实之证,都应标本兼顾。如果但知治标,不知固本,危殆立至。清代医家周学海举例说:“有人与此焉,脾气亏损,或久吐、或久利,中气不行,驯至腹满尿闭,此自虚而生实也。至其满极,则姑治其标,主以疏导,然不以扶阳为念,则土崩可待也。又有人焉,肾阴不足,下亏上盈,或潮热心烦,或血溢痰涌,亦是虚生实者也。至其火亢,则姑治其标,专主清凉,然不以润养为念,则真元竭绝矣”(《读医随笔》)。本虚标实,固然宜于标本同治,但一般而论,“治病必求于本”。治病求本,就不能见热即清热、见痰即祛痰、见血即止血、见痛即止痛。而应着重针对引起这些症状的病因病机,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才能获取良好效果。①现代名医魏长春曾治一毕姓男子,苦于暧气、呃逆,曾先后用半夏泻心、丁香柿蒂、橘皮竹茹等方治疗,均无效果。后来想到《金匮》有言:“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于是改用大承气汤加味治之,药后便解、气畅、腹宽,呃逆、暧气即止,一剂而愈。此案,屡用降逆止呃治标之方无效,换方针对腑实之病本,下之一剂即愈。②北京鼓楼中医院曾收治孔某,男,42岁,因胸痹住院,又突发呃逆,频频发作。投旋复代赭汤降逆止呃无效。予冬眠灵、安定、杜冷丁等,入寐则呃止,醒后呃逆仍如故。后睹呃时牵胸动腹;闻其呃声宏亮,隔室可闻,且其人体壮,面红似醉,舌红,苔黄腻略厚,脉弦滑有力;又询知平素胃强能食,便干难行,近又3日未便。始悟此系腑实不通上逆所致,法当通下治本。遂予滚痰丸半丸,2小时后,呃逆即减,再予半丸,则肠鸣矢气,约1时后泻下燥屎,呃逆即止,未再复发(《北京中医》)。
然而,治病求本并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所以《内经》既指出“治病必求于本”的一般原则,又提出“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的变通原则。也就是说,治标治本要根据疾病过程中的演变情况,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在“本”急、“本”重的情况下,固然应首先着重治本,而在“标”急、“标”重的情况下,也可以首先着重治标。这就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胃病并发大量呕血,必须首先尽快止血治标,然后再慢慢治胃治本。肝病出现腹水,二便不利,唿吸喘促,难以平卧,只要正气尚强,就可攻水利尿,先治其标,待水消病缓,再养肝培脾,以治其本。儿童因虫症引起疳病,如果疳病较重,正气不支,则当先治疳病,再议驱蛔。肾虚喘咳,复兼重症感冒,则当先治标病新感,再治本病旧疾。正如《金匮要略》所说:“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痼疾也”。③李守良医师曾治王某,男,54岁。素有心悸气乏,头晕耳鸣,食少腹胀,腰膝酸软,口干思饮,大便稀溏。近日小便不畅,色黄,尿频急灼痛,脉弦数无力,舌体胖而色淡,面色苍白。李氏认为,此脾肾阳虚为病之本,膀胱湿热为病之标。据急则治标的变通原则,宜利尿通淋,化湿清热,方用景岳大分清饮化裁:扁蓄15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2克、黄柏12克、栀子15克、枳壳12克、通草12克、车前子15克。服药5剂,排出结石两颗,尿痛顿除,排尿畅快。二诊患者仍感口淡无味,腹胀,大便稀溏,腰膝酸楚无力。察舌,见舌色淡,舌体胖而有齿痕;诊脉,脉弦滑。标病已去,证属脾肾阳虚,健运失司,又当缓则治本,故用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治之,遂渐康复(《北京中医》)。
对“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也不能绝对化。急的时候,未尝不可治本,如亡阳而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就是治本;大出血时,气随血脱,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也是治本。缓的时候,也不是不可以治标,如脾虚气滞的病人,也可以先理气消导,暂去其标,再缓缓补脾以治本。临床上标本同治更是极为常用的治法。由此可知,关键在于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需要,仔细斟酌,务必把治标治本运用得恰到好处。
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天然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但以植物性药物居多,故有“诸药以草
夫 之初发,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微肿微赤,泪欲汪汪,腮赤面肿,皆是出 之兆,一冒风寒食积,论其大概,不必一一如是。重则遍身膨胀,眼赤封闭,或壮热无汗,气粗气喘,呕吐,惊搐,鼻煤,咳嗽声哑,至五六七日不见点者,急用表散以升发之,用麻黄汤主之。若 出稠密如云,片疙紫红干燥,其毒甚重,表时宜表,回时速当清火解毒为要,此时宜用清龙汤或双解汤使之。大便燥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放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名医治病趣闻,既不同于单纯以猎奇为目的的传说,也不同于纯粹的医家学术经验介绍,而是一种将故事与医案结合在一起的“故事性医案”。每个医案都以史实为依据,既有包括事件始末在内的故事情节,还有治疗的方法等,寓医理于故事之中,读者不妨一读。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
四肢伤,在战伤中占70%,其中骨折约占60%,在平时,工农业生产、交通、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中的意外事故,骨折也很多见。正确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若处理不当,可以导致残疾和死亡。
【肾脏一般结构】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相通的小管组成。人类每个肾脏约有一百万个肾单位。肾小体90%以上分布在肾皮质部分。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包围在其外的肾小球囊组成。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动脉及出球动脉相连。肾小球外覆以肾小球囊,肾小球囊的壁层上皮
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和主观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级形式。意识在医学上是指“神志清晰状态”或“醒觉状态”,在精神医学中意识是指精神活动的清晰度和清晰范围。对主观自身状态及其活动的辨认能力称自我意识,又称人格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辨认能力称周围意识或环境意识。意识和意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清晰状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是为满足一般大众对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出版的。本书以《默克诊疗手册》的内容为基础编写。可以说就是一本《默克诊疗手册》普及本。首次出版于1899年的《默克诊疗手册》是连续出版最久、在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英语医学教科书。该书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患的各科疾病,例如:内科、外科、小儿科、
碧桃叶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痒。适用于暑麻疹。碧桃叶酒组方:鲜嫩桃叶500克,鲜鱼腥草60克,胆矾0.6克,薄荷水3克,冰片3克,白酒适量
赤石脂天仙酒功能主治:解毒,消疮。适用于痤疮。赤石脂天仙酒组方:赤石脂10克,密陀僧10克,硫磺10克,樟脑10克,天仙子10克,白果10克,冰片3克,75%酒精300毫升
牛皮癣擦酒功能主治:解毒止痒。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擦酒组方:斑蝥10只,红娘子10只,生大黄45克,75%酒精500克
补骨脂酒功能主治:祛风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汗斑。补骨脂酒组方:补骨脂150克,75%酒精500毫升
乌蛇蒺藜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适用于白癜风、紫癜,以及肢体麻木等。乌蛇蒺藜酒组方:乌梢蛇90克,白蒺藜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45克,五加皮15克,羌活45克,牛膝30克,枳壳45克,熟地黄60克,白酒10斤
故纸猴姜酒功能主治:通络,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故纸猴姜酒组方:破故纸(补骨脂)60克,猴姜〔骨碎补〕60克,75%酒精500克
牛蒡陆英根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痛。适用于刺风、面游风。牛蒡陆英根酒组方:牛蒡子根120克,陆英根120克,米酒5斤
侧柏生姜酒功能主治:生发。用于斑秃。侧柏生姜酒组方:侧柏叶35克,当归15克,生姜12克,何首乌15克,桃仁15克,红花12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30克,白酒800克
双花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与脱发、斑秃。双花酒组方:洋金花30克,红花15克,骨碎补15克,白酒300克
斑蝥秦椒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于斑秃、脱发。斑蝥秦椒酒组方:斑蝥4只,秦椒15克,补骨脂15克,白酒300克(或75%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