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 书籍 / 本草纲目 / 石中黄子

石中黄子

(《唐本草》)

【释名】(〔宗奭曰〕子当作水。既云黄浊水,焉得名子?)

【集解】〔恭曰〕此禹余粮壳中,未成余粮黄浊水也。出余粮处有之。〔颂曰〕今惟河中府中条山谷出之。其石形如面剂,紫黑色。石皮内黄色者,谓之中黄。葛洪(《抱朴子》云:石中黄子所在有之,沁水山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润湿不燥。打其石有数十重,见之赤黄溶溶,如鸡子之在壳中也。即当未坚时饮之。不尔,便渐坚凝如石,不中服也。破一石中,多者有一升,少者数合,可顿服之。〔机曰〕石中干者及细末者,当名余粮,不当名石中黄。详本文未成余粮四字可见。〔时珍曰〕余粮及石中已凝细粉也,石中黄则坚凝如石者也。石中黄水则未凝者也。故雷敩云,用余粮勿用石中黄,是矣。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久服轻身延年不老。(《唐本》)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