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医案类语.卷1-12 / 淇园 译定;吉冈元亮[等] 纂辑。【作者:】皆川淇园,1734-1807吉冈元亮。【出版者:】寺町五条上尔町(皇都):水玉堂。【出版年:】安永3[1774]。【形式:】5册;23cm。【注释:】角书付书名:修正医疗案类语校补:石田熙等卷7-12纂辑:葛西钦,樱木公思,藤本正之序:中山玄亨,和气正路,橘陶共同发行:艺香堂(皇都堀川通佛光寺下尔町)等有朱书有虫损而缺少签名的一部分和装印记:邨田先生蔵记。
【作者:】赵海仙。【年份:】1930~1940。【形式:】手写。
【作者:】何金扬。【年份:】未知。【形式:】手写。
【标签:】赤水玄珠。医案, 第37-50卷 / 孙一奎 著。【作者:】孙一奎。【出版者:】室町鲤鱼山町(京都):田中清左卫门。【出版年:】明暦3[1657]。【形式:】14册;28cm。【注释:】书名签名序题:赤水玄珠孙君医案,生生子医案,刻生生子孙文垣医案,孙氏医案序:唐鹤征等阅梓:余煌等朱墨有虫损有孙东宿的肖像和装。【内容注释:】1-4卷:三吴治验5-8卷:新都治验9卷:宜兴治验10-13卷:医旨緒余。
郭××,女,24岁。北京某医院医务人员。【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
头晕体丰,心悸脉动,类中之渐,须安养调治。熟地(四钱) 茯神(二钱) 甘菊(一钱五分) 草(一钱五分) 石决明(四钱) 老桑叶(一钱五分) 归身(二钱) 枣仁(三钱) 麦冬(二钱) 白蒺藜(四钱) 柏子霜(一钱五分)■阳
何谓乎医案也.断病与处方而已.盖医案汗牛充栋.大都统治男妇杂症为居多.而专治妇科则甚少.吾吴顾 云女士.妇科名医也.道咸间吴下士大夫皆争延诊而钦仰之.曾着有花韵楼医案一卷.惜乎未
袁简斋太史作《灵胎先生传》云:欲采其奇方异术,以垂医鉴,而活苍生。因仓卒不可得,仅载迮耕石汪令闻数条,而语焉未详,余甚惜之。今夏吕君慎盫以《洄溪医案》钞本一卷寄赠,云得之徐氏
清末之末,广州医林中,以专研经方著名者有四人焉,当时称为"四人金刚",乃陈英畦、黎庇留、谭彤晖、易巨荪是也。英公著述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论》《麻痘蠡言》三书行世。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一本名医医案专著,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临证指南医案》搜罗宏富,征引广博,按语精当,实用性强,不仅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各科杂病方面的诊疗经验,而且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对中医温热病学、内科病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医学的发展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临证指南医案》是中医工作者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从事临床诊疗必读的中医古籍之一。
盖士君子有济世之心者,必托经世之术以运之,遇不遇无论也。何也?得时而驾,则宇内之休戚利害,隐然共之,视其患若切于身之疾痛 痒,不措之安全不止。此士君子之心,得位以行之者也。不幸
临证医案,非古也。古人视病不立案语,但书方药。自宋设医学科命题考试医生,取其学问高等者,入太医局。自后医生诊病,相沿先立案语,后书方药,但随作随弃,无有辑之者。如宋之许知可、张
苏(五一)肝肾久衰.内风袭络.脉象缓大.肢体麻木.舌强言謇.此属痱中之象.阴气不主上承.当重培其下.兼佐熄风.熟地(四钱) 淡苁蓉(三钱) 沙蒺藜(二钱) 清阿胶(二钱) 杞子(二钱) 黄甘菊(一钱) 茯神(二钱)□
上世纪,医学巨匠章次公先生,一生擅用附子。兹就《章次公医案》中案例,作粗略分析,聊作先生100周年(1903~2003)诞辰之仰怀。
一是编次序,先外感,次内伤,次杂病,古则取法金匮,近则以准绳医通诸家为准。一每病以主病为纲,而相类者附之,如类中附于中风门是。一六经病总名伤寒,而东南之区,真伤寒少,温病为多。内经
新安程子杏轩,深于医,着有《医案》一书,发明其理甚悉。予因思医书,惟《灵枢》、《素问》最古,虽未敢必为神农氏以后之书,然其为战国时神于是术者之所为无疑也。由是推之,《春秋》左
丁甘仁先生,孟河名医也,孟河故医学渊薮,而先生独超。其再传至济万君,箕裘弗替,衣钵克承,以祖庭心法之所得,分门别类,列为医案,公诸当世,悬壶申江者有年矣。丁卯夏,仆漫游沪上,一见如故,名
《古今医案按》(公元 1778 年)清.俞震(东扶)着。十卷。选择历代医案加以按语,发挥医案的义理较为深入。
王跂,女,2岁半。【初诊】1983年6月16日。主诉:(其父代诉)午后发热,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左眼外斜视40天。于1983年1月发病,持续高热一周,体温39-40℃,纳呆,消瘦,经某医院照胸片诊断:右侧支气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