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乳腺癌

乳腺癌对所有年龄的妇女都是一个严重威胁。绝经后严重的肥胖及中心性脂肪堆积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在围绝经期后服用雌激素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高水平的催乳素亦会增加乳腺癌发病。

概述

经期乳腺癌的症状体征

乳腺最多见于乳腺的外上象限(45%~50%),其次是乳头、乳晕(15%~20%)和内上象限(12%~15%),内下和外下象限较少(各占10%左右)。

1.主要症状乳腺内无痛、单发的肿块肿块质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在乳腺内不易被推动。

2.乳腺疼痛不是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多数妇女乳腺疼痛生理性的,仅因乳腺疼痛而就诊的乳腺患者床上非常少见

3.乳头溢液可有血性浆液性、脓性,但因溢液而就诊者多系良性病变,常见导管扩张症和导管乳头状瘤,但不手术活检不能排除导管乳头状瘤恶变的可能性。

4.乳头乳腺皮肤的改变多见于进展期乳腺癌,表现为乳头的内陷和指向不正常皮肤水肿和“橘皮样”改变、乳房皮肤内陷形成的“酒窝征”。

5.淋巴结有转移时,可以触及到腋窝内肿大的团块。有肺、骨骼肝脏以及脑等远处转移的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经期乳腺癌的饮食保健

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谨遵医嘱

经期乳腺癌的预防护

目前为止,虽然乳腺病因领域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及调查,提出了各种病因假说,但还未发现引起乳腺癌的真正病因,要像对待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那样对乳腺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目前似难实现,因而人们寄希望于乳腺癌的普查,希望在人群中早期发现检出那些尚未出现临床较明显症状的早期乳腺病人。许多国家通过各自实践,证明了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有效途径

1.病因及发病学的预防(一级预防)  乳腺癌的病因多种因素有关。如何开展一级预防目前考虑的可行途径有3条:①研究清楚癌肿病因,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固然是预防癌根本途径,但恐非短时期内所能做到的;②发病学的预防目前多认为人体经常细胞发生突变或癌变,但并非都能发展为癌,有癌细胞一旦出现,便可免疫监视系统识别而被排斥掉,因此健全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③及时正确治疗乳腺癌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在防止乳腺发生是有实际意义的,也是目前比较行之有效途径

目前应在已获得的乳腺癌流行因素基础上,加强对妇女防癌知识宣教工作。可行的措施为控制高脂肪膳食及减肥。流行病学及实验资料均证明,日本每天食肉蛋白黄油干酪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要提高1.1~2.83倍,而每人每天猪肉摄入量乳腺癌的相关系最高,次为脂肪摄入量。高个子(>155cm)及肥胖(>65kg)妇女瘦小妇女危险性高11.5倍。膳食身高体重初潮年龄影响明显的,可能直接影响乳腺癌的发病,其机制可能是影响激素的分泌和代谢。美国于1984年开始在乳腺癌高危险因素妇女进行降低膳食脂肪摄取的干预试验研究,要求参加试验的人食物脂肪由40%降至20%,观察的终点乳腺癌发病率降低。食物干预试验最困难问题是如何使受试对象坚持食物干预措施目前能做到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由防癌普查人员加强对试验对象联系和督促,这在大规模预防试验中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受试者坚持合作。

2.提倡乳腺癌“三早”(二级预防)  “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乳腺癌的预防方面重要作用。随着卫生事业发展,建立健全死亡报告制度,加强基层初级保健单位的建设是乳腺癌“三早发现关键”。基层保健应掌握乳腺危险人群并登记造册定期观察,目的在于提高“三早”的机会从而达到预防目的

早期发现早期乳腺癌是“三早”的核心关键。近年由于卫生知识较普及,门诊已能发现少量早期乳腺病人,但由于条件限制,很多

经期乳腺癌的病理病因

根本病因尚未能完全了解,但有些因素可能是诱发乳腺癌的重要因素严重肥胖及中心性脂肪堆积的成年妇女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肥胖可能通过雌激素生物利用度和脂类代谢影响乳腺细胞卵巢内分泌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雌激素和孕激素是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重要内分泌激素初潮年龄早于13岁、行经40年以上的妇女乳腺危险性较一般妇女要高1倍多。乳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且哺乳总时间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口服避孕药并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在围绝经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高脂饮食、饮酒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与非饮酒者相比乳腺风险增加11%。患有乳腺纤维性病乳腺癌的风险可增加2~4倍。遗传因素乳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发展人类基因计划的开展,已证实至少存在两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分别定位在17和13号染色体上,均为染色显性遗传的抑癌基因brCA1或brCA2的遗传性突变携带者一生中有高达90%的乳腺癌患病风险约有5%~10%的乳腺癌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植物激素(Phytoestrogen),黄酮(Isoflavone)它有潜在抗癌作用饮食黄酮主要来源黄豆新加坡的一个研究称,绝经前妇女每天摄入≥55g豆类食品者,乳腺危险减少60%,日本也有同样报道。

其他因素环境污染,有机氯杀虫剂,放射线等皆有致癌作用更多的致癌因素仍在探索中。

经期乳腺癌的疾病诊断

1.外伤脂肪死  局部表现与乳腺癌很相似肿块硬且与皮肤粘连,但多有明确外伤史,病变部位浅在。

2.乳腺结核  现结核较少乳腺结核更为少见,应了解有无全身结核病史有无慢性窦道存在必要时行活检或细胞学检查。

3.浆细胞乳腺炎  亦有硬的规则包块,也与皮肤粘连,但它常有多发小脓肿存在,抗感染治疗会有所好转,其肿块范围较大,往往在一象限以上。

4.慢性囊性乳腺增生  此病双侧对称,但常不易鉴别,尤其是一些有早期癌变者,必要时借助细胞学或活检来鉴别。

经期乳腺癌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利用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已有广泛的研究,很多项目应用于临床。这种诊断方法要求有高度异性高度敏感性;肿瘤的增殖或缩小可直接影响血中标志物的含量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以重复。用于乳腺标志诊断有:癌胚抗原、降钙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促乳激素、单克隆抗体凝血酶、糖蛋白、妊娠结合巨球蛋白乳白蛋白、酶蛋白、铁蛋白等。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的应属于癌胚抗原(CEA)。多种癌瘤可分泌CEA,晚期乳腺血中CEA含量升高。但是应用放免法测定乳头溢液中CEA水平结果表明乳腺患者乳头溢液中含有大量CEA。应用此种方法诊断早期乳腺别是导管意义重大。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诊断方法

(1)钼靶阳极软X线摄影:近10年来使用了钼靶阳极软X线机,增强乳房内各种组织对比[方剂汇www.fane8.com]从而使乳腺病变细节的显示效果有了提高。此检查缺点是对于位于乳腺底部较厚部位的病变显示欠佳。

(2)干板乳腺摄影:与钼靶软X线摄影相比,干板摄影具有清晰费用低及对深部病灶诊断率高的优点,故特别适合乳腺癌检查。

(3)乳腺导管造影术:适合乳头溢液病人,对未触及肿块而有溢液的病人可选择相应的乳管开口造影。最好多检查几支乳管,以便提高阳性率。

(4)CT及磁共振检查:此两种方法优于钼靶摄影,但由于费用较高,故难普及。

(5)乳腺血管造影术:可采用肱动脉及内乳动脉插管法注入造影剂,连续摄片。血管造影对鉴别乳腺的良恶性病变有很大价值

2.超声检查  由于灰阶及实时超声发展,使超声显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达到80%~85%。近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使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及异性已达到95%和97%。

3.计算机近红外线扫描检查  利用乳腺组织密度和血红蛋白含量对红外光十分敏感特性,用红外光对乳腺组织进行扫描,并经过图像处理后,在荧光屏上获取清晰图像阳性率90%,但对早期癌的诊断价值如何尚待探讨。

4.其他方法  如冷光透照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热图检查及针吸细胞学检查均对乳腺癌诊断有较好价值

经期乳腺癌的预后

乳腺最易发生转移的器官腋窝淋巴结。一般根据淋巴结活检及切除的淋巴中阳淋巴结所占的比例判断预后。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还有:原发灶的大小肿瘤组织学及核分级、受体情况年龄、neu/HER2基因表达情况、P53基因组织蛋白酶D、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指数等。受体情况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用来指导治疗,如抗雌激素治疗病灶大小可以说明在发现之前肿瘤生长时间从而大概估计有无转移。最近发现,预后与周期蛋白D、环氧合酶-2(COX-2)等因素有关。

乳腺癌比较容易转移的器官还有肺、骨骼肝脏以及脑,它们为何会成为乳腺癌转移的靶器官呢?有学者通过基础研究,认为是因为这些器官存在乳腺细胞的趋化因子如果这种论点正确,那么就为治疗乳腺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由于绝经后妇女早期病变的生存率高,因此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很重要年龄越大肿瘤生长及转移越慢,这对绝经妇女生存率十分有利

经期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1.发生和增长  乳腺主要起源乳腺较小导管,而源于小叶和末端导管癌很少。近40年来,人们通过全乳腺大连切片法及对其早期演发过程和癌组织观察,认为乳腺癌的起源往往不止一个灶区,而是多个灶区,源自多个散在分布的不典型增生,即多灶性发源学说。在致癌因素作用下,乳腺导管反应不一,癌变可以从最易细胞一处或多处发生。临床上乳腺癌多位于右侧,外上象限多于其他象限,其原因不明。

乳腺癌的增长速度介于某些快速增长肉瘤缓慢增长的鳞状细胞瘤之间。有人根据乳腺癌倍增时间推算,认为一个上皮细胞恶变为癌细胞后,须经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在临床表现出来。当肿瘤直径达1cm时,半数在2年前已有了转移。还有人根据病人自述情况,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是,乳腺癌在3个月直径增加约1cm。在一定的时间里,肿瘤增长速度越快,预后越差。

2.浸润和转移

(1)浸润:当乳腺上皮细胞癌变后,首先在管腔内生长,随病程进展癌细胞侵犯周围腺组织或沿筋膜间隙扩展,引起结缔组织反应增生。然后再侵入乳管周围淋巴管。随瘤体不断增长,终于累及乳腺皮肤,胸大肌筋膜及胸肌组织并与之固定。浸润性强的癌如硬癌,晚期可侵犯胸壁的肋骨和肋间肌。

(2)淋巴道转移:已证实淋巴道转移主要是以癌细胞栓的方式淋巴液流向淋巴结。癌细胞侵犯淋巴结后,在适当条件下不断增殖,直到累及整个淋巴结,进而组织可穿透淋巴结被膜向膜外浸润。近年,国外学者对区域淋巴结抗拒癌栓扩散能力的研究证明,区域淋巴结可暂时阻抗癌细胞,但淋巴管之间有一些互相交通管道,进入到输入淋巴管内的淋巴液有时可循短路绕过前面淋巴结,这解释了何以有时癌瘤会越过一个淋巴结而转移到下一淋巴结,而且有时不经淋巴结而直接进入胸导管汇入血道。还有人证实,循环血中的癌细胞可重返淋巴系统,后再经胸导管入血循环。另外淋巴管与静脉间有许多吻合支,故有人提出乳腺癌自发生始即为全身疾病单纯手术已失去根治意义乳腺癌最常转移的淋巴结为腋窝淋巴结、乳内淋巴结和锁骨淋巴结。乳内淋巴结是否受累,除受病程程度影响外,尚受肿瘤位置影响肿瘤仅位于乳腺内侧时易出现内乳淋巴结转移。锁骨淋巴结转移为晚期表现,系癌细胞通过腋窝顶部淋巴结的过滤作用然后沿锁骨静脉扩散转移的结果

(3)血运转移:乳腺晚期,癌瘤可经血道转移到远处器官主要为肺、肝与骨骼。其转移途径:①血管侵犯,癌组织侵犯静脉壁入血转移是最常见途径此种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关系,分化越低,静脉受侵率也越高。②经淋巴途径进入血管,侵入淋巴管的癌细胞可随淋巴液流入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分别左右两侧颈静脉附近流入体静脉,引起血道转移。③渗入血道,当癌瘤受意外创伤、癌灶内血管壁出现缺损,且瞬间血管压力超过血管压力时,癌细胞可经血管破口渗入血道。其他如检查癌瘤手法过重或活检方法不当,都可使细胞入血。因此在检查、活检或手术时,操作必须轻柔细致,以免成人为播散。

脏器转移:①肺转移,肺为乳腺癌的首发转移器官,肺出现转移后,随之也发生周身的多发性转移。②胸膜转移,多继肺转移后而侵犯胸膜所致。胸膜受累后所引起的胸膜痛和胸膜渗液常为肺转移的首发症状,而肺实质可能尚无异常发现。③骨转移乳腺癌很容易发生骨转移,以脊椎骨和盆骨为最多见,其次为肋骨股骨肩胛骨颅骨,肘及关节远端的骨转移极为少见。一般说来,乳腺病人骨骼转移者,首先感觉受累的骨骼明显疼痛压痛或叩痛,疼痛为持续且逐渐加重,通常夜间最为剧烈。骨扫描对于骨转移诊断是一个敏感方法。④肝转移,为少见的一种转移。早期很难发现。⑤对侧乳腺转移,预后不良

3.乳腺癌的分期

(1)TNM分期:

①T-原发肿瘤

TX :原发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

T0:原发瘤未查出。

Tis :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无肿块乳头Paget病),伴有肿块乳头

Paget病按肿块大小分类

T1:原发灶最大径<2cm。

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径≤0.1cm。

T1a:肿瘤最大径>0.1cm,≤0.5cm。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