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结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仅表示肉眼外观,并不说明病理性质。胃肠道内息肉以大肠最为多见,尤以结肠及乙状结肠为多。大小可自直径2mm以下至10cm以上。部分大肠息肉是属于肠黏膜的良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对肿瘤的防治具有实际意义,应需注意。

概述

老年结肠息肉症状体征

大肠息肉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稍多。多数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或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可有以下几个症状

1.便血  便血以左侧大肠多见,尤其是绒毛腺瘤多见,血便呈鲜红色严重者可引起贫血。

2.大便性状  大肠息肉可以造成较多黏液排出,有时息肉为多发性体积较大时,也可引起腹泻或造成排便困难。有些较大绒毛腺瘤可以有较大量的黏液排出,即所说的分泌亢进性绒毛腺瘤。每天排出的黏液可达1~3升以上,排出液含较高的钠和钾。因此在临床上可造成失水、低钠、低钾等症状严重时可以昏迷、休克而死亡。

3.腹痛  比较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导致肠梗阻引起腹痛。

4.息肉脱垂  在直肠具有长蒂的息肉可以在排便时脱出肛门

老年结肠息肉的用药治疗

大肠息肉治疗主要根据所在部位,是否有蒂,大小恶性潜能来选择治疗方式。近年来由于纤维结肠镜的逐渐广泛应用,已使位于乙状结肠以上的息肉处理有了很大进步,使开腹探察手术大为减少。原则上对于良性息肉黏膜内癌,甚至有蒂的浸润癌,其侵犯尚未超越息肉颈部均可进行局部切除。但文献也有报道局灶性浸润癌也可发生在有蒂息肉的远端。虽距蒂部尚远,也偶有发生淋巴转移者。在进镜中发现小于0.5cm息肉时立即钳除,因退镜时往往不易找到病变。对大于0.5cm、小于2.0cm的息肉,应根据形态及是否带蒂进行圈套切除。对长蒂大息肉切割部与息肉根部应留0.5cm距离,采用边凝切、边用力收紧圈套器的方式,短蒂息肉在头蒂交界处,圈套后应提拉使根部形成尖幕状,然后再凝切。电凝切除时使镜头息肉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并使息肉离开周围肠壁,注意圈套尖端不要与肠壁接触,一定要收紧圈套器。如病变过大,不能悬空在肠腔中,可使息肉头部广泛接触肠黏膜,采用密切接触法,不致烧伤正常黏膜。对于摘除多少颗息肉为宜,有人提出一次圈套切除3~8颗,凝除20颗,我们认为一次摘除多少颗息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息肉是否有蒂及其大小因素综合考虑。因为电凝切除息肉后是否发生出血或穿孔,不决定于切除颗数多少,只要在凝切较密集息肉时,在凝切息肉病变之间留有一定的正常黏膜适当增加摘除息肉颗数是可行的。通常对于大肠息肉处理方式根据以下条件选用。

1.位于距肛门25cm以内大肠息肉,可以自肛门或乙状结肠处理根据息肉是否有蒂采用不同方式

(1)有蒂息肉:可用圈套器自息肉蒂部电灼切除。根据病理切片检查,若为良性黏膜内癌,或是浸润癌而尚未超越息肉颈部,可以不再进一步处理,若为浸润癌已侵及蒂部,但切除标本之切缘未见癌,也可不再进一步处理

(2)广基息肉:应先进行活组织检查,如为良性息肉小时,可经乙状结肠整个电灼切除。如息肉较大黏膜内癌,应作包括息肉在内的肠壁全层切除,位于距肛门12cm以上的息肉则应开腹手术切除。若为浸润癌的广基息肉,应按大肠手术原则处理

2.距肛门25cm以上的大肠息肉,可以经纤维结肠处理根据息肉是否有蒂,采用以下不同处理

(1)有蒂息肉:用圈套器自息肉蒂部电灼切除。如有以下情况应按大肠手术原则处理。①切断线仅贴癌时;②切片中见到淋巴内有癌栓时;③未分化癌时。

(2)广基息肉:活组织检查为良性息肉较小,可以经结肠镜将息肉整个电灼切除。若息肉较大,或为浸润癌时均应开腹手术治疗

3.位于距肛门25cm以上而又不能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者,应行开腹探查。

4.择优方案  发现息肉即行电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为择优治疗方案

5.康复治疗  对息肉病人行电切术后,定期复查,警惕癌变。

老年结肠息肉饮食保健

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辛辣

老年结肠息肉的预防护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本病病因不明,对结肠炎症及时治疗同时注意饮食、遗传等因素

二级预防:对有便血、腹泻、排便困难、腹痛者及时进行结肠镜检,以明确诊断为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息肉复发率高,治疗后要定期复查结肠镜,如有复发,及时治疗,此为三预防

老年结肠息肉病理病因

单纯消化道息肉的病至今仍不清楚,息肉病的发生多与遗传有关,极少数与免疫缺陷、感染和消化道激素异常有关。结肠息肉发生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生活习惯食物中含纤维息肉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息肉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②遗传:某些多发性息肉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结肠上皮内的另一个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时是正常[方剂汇www.fane8.com],以后当此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③胚胎异常幼年息肉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④年龄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⑤感染:有报道认为腺瘤息肉发生病毒感染有关。

老年结肠息肉疾病诊断

须与腺瘤恶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息肉、炎性息肉淋巴息肉深部囊性结肠炎相鉴别。

老年结肠息肉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血、便常规检查  肠息肉伴有慢性出血者可有血红蛋白降低,大便潜血阳性,有时大便可带有多黏液

2.肛门指检  靠近肛门直肠息肉通过肛门指检可发现。一般肛门指检可发现肛门5cm以内的直肠息肉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上消化道息肉可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息肉越大检出越高直径在1.0cm以内的息肉容易漏诊,检出率为55%~65%。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诊断小肠息肉主要方法。钡剂灌肠简单易行痛苦小,是诊断下消化道息肉重要方法。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对1cm以上的结肠息肉检出率为82%,由于1cm以上的息肉癌变率为10%,2cm以上为50%,小型息肉(diminutive polyp,直径小于5mm的息肉)癌变机会仅为0.1%,因此钡剂灌肠对筛选恶性息肉是有意义的。由于结肠镜检查的穿孔率为1/5000~1/200,死亡率为1/5000~1/2000,而钡剂灌肠的穿孔率为1/12500~1/2500,死亡率为1/50000,另外由于约43%的结肠镜检查不能达到回盲部,漏诊率与钡剂灌肠相似而且灌肠价格结肠镜检的1/5~1/3,因此灌肠对诊断消化道息肉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钡气双重造影下,结肠息肉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透明的钡剂充盈缺损或为在充气的肠腔内呈现软组织影,根据大小不同息肉可被钡剂掩盖,当局部压迫时可见到充盈缺损(单纯钡剂造影)或从侧面观察可见到息肉影(钡气双重造影),无蒂息肉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有蒂息肉可见到不同长度的蒂。

2.内镜检查  纤维内镜或电子内镜检查是肠息肉诊断最为准确可靠方法由于电子内镜视野放大倍数更大,对小息肉的漏诊率明显降低。内镜检查的优点在于可对息肉进行活检,而且没有假阳性结肠内镜检查应努力到达回盲部以免漏检,另外检查应仔细以免漏检小型息肉由于约1/3的下消化道息肉是多发性的,所以结肠镜检时不应满足于发现一个息肉,应进行全结肠仔细检查,对于发现的每一个大于1cm的息肉应进行多部位的活检以明确其性质

老年结肠息肉并发症

并发大量出血、脱垂、肠套叠、肠梗阻等。

老年结肠息肉的预后

结肠息肉切除后,可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老年结肠息肉的发病机制

1.大肠息肉类型

(1)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息肉分布以远端大肠为主。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cm,在直径小于0.5cm的小息肉中,90%为增生性息肉,但根据手术切除标本分析由于手术摘除之息肉多数较大因此增生性息肉所占比例在10%以下。其外形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突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常见组织学表现此种息肉是由大而规则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上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排列规则,其大小染色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象少见根据电镜检查,增生性息肉主要特点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成熟,在肠腺隐窝的深部也有成熟细胞出现。上皮细胞的分裂和增生超过了表面细胞的脱落,造成细胞周期更新的一个轻型失衡。因此可以认为增生性息肉是分化良好成熟细胞产生过多所形成细胞堆积。由于此类息肉结构均一,细胞分裂的有限性和细胞充分分化,因此认为是非肿瘤息肉。临床上因其多见于年长成人体积较小因此认为生长不是进行性的,甚至有人认为此类息肉可能自行消退。增生性息肉一般并不恶变,恶变仅偶见于其中含有腺瘤成分的混合型增生性息肉。Estrada等报道约13%的增生性息肉可含有腺瘤成分

(2)淋巴息肉淋巴息肉也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男性略多。其基本病变是肠壁内淋巴滤泡的增殖,很可能慢性炎症结果而不真性肿瘤。多发生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cm,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表浅溃疡形成。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组织表现为分化良好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黏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黏膜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象,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象,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淋巴息肉发生恶变。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息肉病,表面数量很多的淋巴息肉,呈5~6cm大小的小球形息肉。有时容易误诊为家族结肠息肉病。多发生儿童组织学表现与单发的淋巴息肉相同,也不发生癌变,有报道有自行消退可能。也有报道淋巴息肉病与家族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