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方剂 栝楼瞿麦丸、糖肾肾衰方、四味健步汤、糖肾方(膏)、益肾活血汤、建中理劳汤、活血肾安汤
中成药 渴络欣胶囊
概述

糖尿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系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

1.遗传因素

男性发生糖尿肾病比例女性为高;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非洲墨西哥裔较白人发生糖尿肾病;同一种族中,某些家族易患糖尿肾病,凡此种种均提示遗传因素存在。1型糖尿病中40%~50%发生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在观察期间也仅有20%~30%发生糖尿肾病,均提示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

2.肾脏血流动力异常

糖尿肾病早期就可观察到肾脏血流动力异常表现为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肾血流量小球滤过率(GFR)升高,且增加蛋白摄入后升高的程度显著

3.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

血糖过高主要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代谢异常引致肾脏损害,其中代谢异常导致肾脏损害的机制主要包括:①肾组织局部糖代谢紊乱,可通过非酶糖基化形成糖基化终末代产物(AGES);②多元醇通路的激活;③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④已糖胺通路代谢异常。上述代谢异常除参与早期高滤过,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细胞基质蓄积。

4.血压

几乎任何糖尿肾病均伴有血压,在1型糖尿肾病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平行发生而在2型中则常在糖尿肾病发生前出现。血压控制情况糖尿肾病发展密切相关

5.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

糖尿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其中包括RAS,内皮素、前列腺素族和生长因子等代谢异常

糖尿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分期

糖尿肾病糖尿全身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因此发生糖尿肾病时也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器官系统的微血管病如糖尿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人发生糖尿肾病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而2型糖尿病人发生糖尿肾病时间则短,与年龄大、同时合并较多其他基础疾病有关。

根据糖尿肾病病程病理生理演变过程,Mogensen曾建议糖尿肾病分为以下五期:

1.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本期没有病理组织损伤

2.正常蛋白尿期

GFR高出正常水平肾脏病理表现为GBM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μg/min),休息后恢复正常如果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早期糖尿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

GFR开始下降到正常肾脏病理出现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UAE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 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本期病人血压升高。经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4.临床糖尿肾病

病理上出现典型的K-W结节。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GFR下降而减少。病人一旦进入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月下降1ml/min。

5.终末期肾衰

GFR<10ml/min。尿蛋白量因小球硬化而减少。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

以上分期主要基于1型糖尿肾病,2型糖尿肾病则不明显

蛋白尿与糖尿肾病进展关系密切。微量白蛋白尿不仅表示小球滤过屏障障碍同时表示全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现其与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糖尿肾病肾病综合征与一般原发性小球疾病相比,其水肿程度常更明显同时常伴有严重血压由于本病小球毛细血管跨膜压高,加之小球滤过膜蛋白屏障功能严重损害,因此部分终末期肾衰病人亦可有大量蛋白尿。

糖尿肾病的检查

1.尿糖定性

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

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肾病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肾病

3.尿沉渣

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细胞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4.尿素氮、肌酐

糖尿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5.核素肾动态小球滤过率(GFR)

GFR增加;B超测量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糖尿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糖尿病人床上出现肾脏损害应考虑糖尿肾病家族中有肾脏病者、明显血压胰岛素抵抗,GFR明显过高或伴严重血压者为发生糖尿肾病高危因素。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肾病标志。微量白蛋白尿指UAE持续升高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30~300mg/24h,尿肌酐为30~300μg/mg。

由于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肾病主要线索目前美国糖尿协会建议,对于1型糖尿病人,起病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则在确诊糖尿时应同时检查。但一次检查阳性[方剂汇www.fane8.com]还不能确诊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需要在3~6月内复查,如果3次检查中2次阳性,则可确诊;如为阴性,则应每年检查一次。

微量白蛋白尿还与糖尿病的其他多种并发症有关,包括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不一定就代表发生糖尿肾病,其出现以后是否必然进展到明显蛋白尿进而慢性肾衰退尚存在争议。在几个较大系列长期观察中发现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人,10年中仅有30%~45%转为临床显性蛋白尿,另有30%微量白蛋白尿消失,这在2型糖尿病中更明显因此应多次检查、连续随访才可判定。

明显蛋白尿(500mg/d)或肾病综合征等均提示肾脏病变明显,在1型糖尿病中,凡有蛋白尿同时合并糖尿网膜病变,别是青春期后的病人,几乎可以确定为糖尿肾病

2型糖尿病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人,在诊断糖尿肾病之前必须仔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尤其对于不能明确发病时间的2型糖尿病人。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糖尿病合并了其他肾脏病:①有明显蛋白尿但无明显糖尿网膜病变;②急性损伤;③肾炎血尿,尿沉渣以畸形细胞为主或有红细胞管型;④不伴血压肾病综合征;⑤短期内蛋白尿明显增加等。出现上述情况应考虑肾活检以除外其他原因小球病。

糖尿肾病治疗

糖尿肾病治疗不同病期而异。临床上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

1.控制血糖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严格控制血糖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

糖尿肾病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肾病发生发展重要因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具有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等药理作用。即使全身血压正常情况也可产生肾脏保护功能,且不依赖于降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降压的靶目标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压为130/80mmHg。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除非合并心动过速或明显水肿。钙通道阻滞剂(CCB)在糖尿肾病病人中的肾脏保护功能尚不明确,但地尔硫卓类的作用似乎优于双氢吡啶类,后者推荐单独用于糖尿肾病病人

3.饮食疗法

蛋白饮食加重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因此主张以优质蛋白原则蛋白质摄入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早期即应限制蛋白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中晚期功能损伤病人,宜补充α-酮酸。另外,有人建议以鱼、鸡肉部分代替红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并加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也不必过分限制植物蛋白大豆蛋白的摄入。

4.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

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行肾脏替代治疗,但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为差。

糖尿肾病病人本身的糖尿并发症多见,尿毒症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放宽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一般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显肠道症状血压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进入维持性透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长期生存率相近,前者利于血糖控制、透析充分较好,但动静脉内瘘难建立,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后者常选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其优点在于短期内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因不必应用抗凝剂故在已有心脑血管意外病人也可施行,但以葡萄糖作为渗透溶质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5.器官移植

对终末期糖尿肾病病人,肾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美国约占肾移植病人的20%。近年来尸体肾移植的5年存活率为79%,活体肾移植为91%,而接受透析者其5年存活率仅43%。活体别是亲属供肾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但糖尿肾病病人移植肾存活率仍比非糖尿病人低10%。单纯肾移植并不能防止糖尿肾病发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并症。

胰肾双器官联合移植有可能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并改善其他糖尿病合并症,因此病人的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肾移植者。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