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SFP)系源于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起源于真皮,缓慢生长的肿瘤,目前肿瘤起源不明。

概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中年人。该瘤可发生身体任何部位,但多发躯干及四肢,腹侧多于背侧,近心端多于远心端,少见于头面部颈部,掌跖不受累。10%~20%病人诉发病前曾有创伤史。病程缓慢进展,开始为硬性斑块,肤色或暗红色皮面微凹似萎缩状,而瘤周围皮肤淡蓝红,以后出现淡红、暗红或紫蓝色单结节或大小不一的相邻性多结节生长,呈隆突性外观大小自0.5~2cm,且可突然加速生长表面破溃。少数瘤体见有点状色素被称为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或Bednar瘤。随着肿瘤大而疼痛明显。该病呈局部侵袭[方剂汇www.fane8.com],偶有广泛播散,但罕见转移。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理表现

细胞胶原纤维常呈席纹状、车轮状、编织状、旋涡状或束状排列。上述比较特殊细胞排列方式有助于DFSP的鉴别诊断,但是它们并非是DFSP所特有的,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在DFSP中偶见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和出血死。目前组织病理上一可将DFSP分为普通型、黏液型、纤维瘤型、黑色素型、巨细胞纤维细胞瘤样型、萎缩型和混合型等多种类型。由于DFSP的组织结构通常不典型,并且在较重或复发的DFSP中常见形态多样性,其病理诊断,尤其是早期确诊,是比较复杂困难的。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

组织特点和临床资料主要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在免疫组化染色中,DFSP瘤细胞对波形蛋白(Vimentin)呈强而弥漫性的阳性反应;CD34一般呈强而弥漫性的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2%~92%。溶菌酶(Lysozyme)呈局灶性阳性反应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在DFSP的表达阳性率为50%~95%,但是其表达常不稳并且常呈局灶性。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治疗

Mohs显微外科切除,复发率为2%;广泛切除的患者其复发率可达11%~50%。手术切除,手术边缘应距瘤区外3cm及作深筋膜切除可减少复发率。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