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环管状性索肿瘤

卵巢环管状性索肿瘤1970年首先由Scully报道、命名,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仅报道百余例本瘤的临床表现有内分泌紊乱外,是一种既分泌雌激素又分泌孕激素的功能性肿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概述

卵巢管状性索肿瘤病因

本病十分罕见,有家遗传性因素

患者发病年龄为4~64岁,多发生于20~30岁育龄妇女平均年龄26.7岁。

卵巢管状性索肿瘤的临床表现

1.盆腔包块

因为肿瘤大小差异很大,小者仅显微镜下见到的微小肿瘤,大者直径可达20cm,所以盆腔包块仅在部分患者可以被触及,发现,包块大多数为实性,亦可有囊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当肿瘤有转移时,大多位于腹膜后,肾周,其形成的包块不活动,固定。

2.内分泌变化

卵巢管状性索肿瘤患者月经紊乱是临床最重要症状,可以出现不同程度规则阴道出血,闭经,绝经后出血,少女性早熟等,对患者血清激素孕酮进行检测,发现两种激素均有明显上升,在有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病例中,不仅部分在雌激素刺激下有子宫内膜息肉,增生性病变的病理改变,亦有部分具有激素影响下的子宫内膜腺体萎缩,间质蜕膜样变的病理变化。

3.家族黑斑息肉综合征

大约1/3的患者可在面部,口唇,口腔黏膜,舌,指,趾端等处出现多发性色素斑,胃肠道(多在小肠)出现错构瘤性多发息肉患者可因肠息肉引起出血,肠梗阻个别患者息肉现在鼻咽部,膀胱,气管黏膜,PJS(Pentz-Jeghers综合征)属于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疾病

4.宫颈病变

约有5.4%的患者合并子宫恶性腺癌患者阴道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方剂汇www.fane8.com]宫颈外口可呈乳头状,结节状,但亦有外观明显异常者,宫颈细胞学检查无恶性细胞检出报告肿瘤黏液腺癌腺体形态规则分支状,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少见,但其生长方式高度恶性倾向,常常出现较广泛浸润性生长虽然管状性索肿瘤合并宫颈黏液腺癌比例不高但是患者宫颈仔细的检查及必要的活检十分重要

卵巢管状性索肿瘤的检查

1.激素水平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查。

2.组织病理学检查。

卵巢管状性索肿瘤的诊断

1.不合并PJS

现实性包块、月经紊乱症状同时进行血清激素测定,发现雌孕激素升高。

2.合并PJS

有典型的黏膜色素黑斑消化道多发息肉。附件出现实性包块、月经紊乱血清学检查雌孕激素升高。

卵巢管状性索肿瘤治疗

1.合并PJS

此组患者特点为:肿瘤体积小,直径小于3cm;大约有2/3为双侧性;临床经过良性治疗可行单侧附件切除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但是患者因为消化道多发息肉存在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甚至息肉恶变的问题亦要引起注意,应该请专科医师随诊,治疗

2.合并宫颈腺癌

目前已有数例合并宫颈恶性腺癌的报道,故应对患者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此组患者的预后与宫颈腺癌的临床期别,细胞分化程度直接相关

3.不合并PJS

此组患者特点为:肿瘤体积大(可达20cm),直径多大于5cm;单侧性;约20%有转移,复发,但是与初治时间间隔较长最短2年,长者达15年,平均6.3年。对临床Ⅱ期以上及复发患者,均应行细胞减灭术,由于肿瘤主要腹膜淋巴为其扩散途径腹腔种植少见,亦少见累及子宫与对侧卵巢所以手术时切除淋巴结显得十分重要,切除范围包括腹主动脉旁及盆腔腹膜淋巴结。复发瘤一般与周围组织易分离,手术清除多不困难所以不应放弃再次手术机会肿瘤对放疗有一敏感性,术后,远处转移灶,残留灶等均可辅以放疗。化疗的应用报道不多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