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型芽生菌病

又称洛博芽生菌病、罗佰病,是由Loboa结节孢子菌引起的一种瘢痕型、疣状、结节性甚至赘生物性斑块或肿瘤。

概述

瘢痕型芽生菌病的病因

Loboa菌为直径9~10um的酵母细胞,迄今尚未培养成功。有感染海豚多个报道,提示生活史包括腐生于有水的环境中。其致病性很低,感染可能与外伤有关。

瘢痕型芽生菌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小腿躯干腰部,其他部位耳轮手臂、面颈和臀部也有报道。可能由于皮肤外伤病原菌沿伤口进入皮肤,在侵入处产生结节,棕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周围无红晕,损害常集中于一处。随着进一步自身蔓延或自我接种,损害逐渐增大,自觉症状微痒不痛,类似良性肿瘤瘢痕疙瘩。少数病例可有破溃渗液,表面结痂。偶可通过淋巴播散,导致附近淋巴结肿大[方剂汇www.fane8.com],但黏膜内脏骨骼无累及。

瘢痕型芽生菌病的检查

1.病原直接镜检

可见到双壁圆形排列成链状孢子孢子之间有短桥相接。

2.组织病理

结节损害位于表皮皮下组织间,呈肉芽肿样。纤维组织被大量巨细胞组织细胞隔散,在较陈旧损害中,可有炎性细胞浸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无假性上皮瘤样增生及表皮脓肿。GMS染色可清楚显示本菌为直径7~14um(平均9.5um)球状细胞组成的链,每个细胞皆与相邻细胞以细颈相连,可以形成支链。一些酵母细胞存在于巨细胞及巨噬细胞内,但大部分是环绕在这细胞周围。

瘢痕型芽生菌病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直接镜检作出诊断。

瘢痕型芽生菌病的鉴别诊断

早期主要瘢痕疙瘩纤维区别。疣状损害需与着色芽生菌病、足菌肿、慢性化脓性肉芽肿、肿瘤麻风、变应性皮肤利什曼病和副球孢子菌病等鉴别。

瘢痕型芽生菌病的治疗

局限性或单个斑块皮损可用外科手术切除,切除必须充分,以防复发。也可采用液氮冷冻疗法或CO激光疗法切除去掉高出皮面的结节或瘢痕疙瘩口服氯法齐明氯苯吩嗪),疗程12~24个月治疗本病有效。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治疗效果不佳,两性霉素B对此病无效。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