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

切口疝是手术切口深处的筋膜层裂开或未愈合所致,可视为迟发的切口裂开或表面愈合的深部切口裂开。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开,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内脏或组织向外疝出,其疝囊可能是已经愈合的腹膜也可能是腹膜裂开后逐渐形成。

概述

切口疝的病因

临床常见切口主要有3种类型:普通切口疝、腹腔术后戳孔疝和腹部暂时关闭术形成切口疝,后者发生腹腔间隙综合征病例,如肠外瘘后切口裂开的病人由于不能及时二期缝合,皮肤爬行覆盖肠管切口自行愈合所致。根据疝环大小腹壁切口疝一般可分3型:①巨型直径10厘米;②中型直径5~10厘米;③小型直径<5厘米。

切口疝的临床表现

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是其主要症状。站立和用力突出明显平卧时缩小或消失。疝块较大较多脏器组织突出时,可有腹部隐痛、牵拉下坠感等不适部分病人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疝内容可与腹膜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有时可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少数疝环小的病人,可发生嵌顿。不完全性肠梗阻切口疝的常见并发症。因切口内容物一般为肠管和(或)大网膜与疝囊及彼此的反复摩擦极易发生粘连而致不完全性肠梗阻

切口疝的检查

内容可达皮下皮下脂肪层菲薄者,可见到肠型或蠕动波。嘱病人平卧,将肿物复位用手指伸入腹壁缺损部位,再令病人屏气可清楚地扪及疝环边缘了解缺损的大小边缘组织强度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通常不须特殊的检查,有时术前评估需要了解原发病的情况影像检查可看到疝内容物,特别时CT可以清楚地见到腹前壁连续性中断,疝内容物外突。

切口疝的诊断

1.病史

切口病人均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常有切口感染、裂开或急诊手术情况;或病人全身状况较差;或有术前吸烟史和慢性疾病史等。

2.临床特点

切口出现可复性肿块,体检可扪及腹肌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界

3.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可见疝内容物。

切口疝的治疗

腹壁切口疝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年老体弱、有使腹腔压力增高的慢性患者癌症晚期和合并内外科急危重症者,可非手术治疗包括:保护切口疝、防止疝内容损伤局部使用弹力腹带或腹围包扎,防止疝块突出处理咳嗽便秘等全身情况

1.手术时机

切口形成后,局部组织需要再塑型,约需6个月。为预防术后复发,切口疝的修复手术以疝发生后6个月实施为宜。因第1次手术后腹腔脏器存在炎性粘连,修复手术较早实施,容易损伤肠管

2.手术原则

①切除切口瘢痕。②显露疝环后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③回纳疝内容物后,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条件下修复各层腹壁组织

3.修补方法

(1)直接缝合 疝环直径≤5cm的较小筋膜结实切口疝可直接缝合首先解剖缺损边缘[方剂汇www.fane8.com],清除瘢痕组织筋膜筋膜逐层缝合;腹壁结构不清者,也可用10号丝线腹壁一层间断缝合。对于较大切口疝,或腹壁肌肉萎缩筋膜薄弱切口疝,可作切口两侧筋膜的减张缝合,切忌强行拉拢缝合而致筋膜撕裂,或腹内压力增高造成术后复发当然移植物修补是安全有效方法

(2)自体组织移植 修补适用于疝环5cm的切口常用自体组织有阔筋膜腹直肌前鞘股薄肌的自体真皮等。此修补创伤大,且又造成新的组织缺损,故已被合成材料修复所取代。但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基层医院自体组织移植修补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修补方法

(3)合成材料修补 床上常用的合成材料有3种:聚酯类、丙烯类和膨化聚四氟乙烯(e-PTFE),目前已经有可以自行降解的生物补片,价格比较昂贵

(4)腹腔镜修补 腹腔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国外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国内也正在开展,因手术难度较大腹腔切口疝修补术病例相对较少

切口疝的预防

1.精心设计切口

为避免切口疝的发生,临床医生根据治疗目的,精心设计切口,尽量少用经腹直肌和腹直肌旁切口,代之以横形切口,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2.改善愈合能力

加强病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K等,改善病人一般状况提高愈合能力

3.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

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应积极治疗。择期手术须待上述情况得到纠正或控制再实施手术

4.积极处理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

术前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腔积液、便秘或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预防处理术后出现腹胀呕吐、呃逆、咳嗽、打喷嚏等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同时使用腹带。

5.防止切口感

手术积极治疗病人皮肤鼻咽部胃肠道的感染灶。术区剃毛可能损伤皮肤或引起微小的皮肤创口,应采用剪毛或脱毛的方法代替剃毛,并尽可能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