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缺血性结肠炎多由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非闭塞性缺血所致;少数由微小栓子或血栓形成闭塞性缺血所致。本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其中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急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为其临床特点,分坏疽型、一过型和狭窄型。

概述

血性肠炎病因

引起结肠缺血有很多原因,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血管阻塞型,另一类为非血管阻塞型。

1.血管阻塞型结肠缺血

血管阻塞型结肠血中,比较常见原因肠系膜动脉创伤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栓塞以及腹主动脉重建手术结肠手术时结扎肠系膜动脉

2.非血管阻塞型结肠缺血

多为发性通常不伴有明显血管阻塞,临床上难以找到明确的引发结肠缺血的原因。其中大部分患者老年人,在发生结肠血性改变后,肠系膜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异常可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有多种原因可以诱发自发性结肠缺血,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最为常见,如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休克等,同时伴有心脏病、血压糖尿以及同时服用可影响内脏血流的药物(如升压药等),可以明显增加结肠缺血的发生机会肠系膜血供减少,引起结肠缺血;而大范围急性肠系膜血供障碍又可引起明显的不可逆性心输出量减少,因而导致肠系膜缺血的恶性循环。

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和便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腹痛的部位大多与结肠缺血病变部位一致,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呈痉挛性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继而出现腹泻,粪便少量带血,严重患者可出现暗红色或鲜血便,常有恶心、呕吐和腹胀,同时伴有体温和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细胞的升高。

腹部检查,在病程早期或非疽型患者可闻及活跃的肠鸣音,病变部位腹部压痛直肠指诊常可见指套上有血迹。

在非疽型患者,缺血性肠炎常为自限性,多数病人随着侧支循环供血的建立,肠黏膜水肿逐渐吸收黏膜损伤修复,症状在数天内好转,腹痛、腹泻和血便逐渐消失。如果肠壁缺血较重,溃疡愈合需较长时间,腹痛消失后,腹泻和便血可持续数周,但无加重趋势。由于一过性缺血性肠炎患者病程比较短,临床表现比较轻,许多患者在发病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误诊率很高

疽型缺血性肠炎患者多为全身情况较差的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腹主动脉术后伴发缺血性肠炎患者也可疽型,由于术后早期手术本身引起的临床表现与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难以鉴别,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大部分疽型缺血性肠炎起病急,腹痛剧烈,伴有严重的腹泻,便血和呕吐。由于毒素吸收细菌感染,患者常伴有明显的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早期即可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病变广泛患者还可伴有明显的麻痹性肠梗阻结肠膨胀,肠腔内压力增高,肠壁受压,使结肠缺血进一步加重缺血性肠炎同时有效容量的减少和毒素吸收,可诱发休克,使肠壁的血供进一步障碍发生肠壁死和穿孔,出现高热、持续腹痛、休克腹膜炎的表现。

40%~50%的患者伴有肠腔狭窄造成的肠梗阻表现。梗阻大多为完全性[方剂汇www.fane8.com]部分患者于发病后早期出现,同时伴有危险的结肠炎的其他临床表现,尤其是疽型结肠炎,需要与结肠肿瘤引起的结肠梗阻鉴别。大部分患者的梗阻发生于发病后2~4周,由于病变部位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引起,此时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已逐渐缓解。纤维结肠镜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血性肠炎的检查

1.血常规

细胞中性细胞的计数升高。

2.组织病理学检查

肉眼结肠黏膜浅表性死和溃疡形成,或黏膜全层死。镜检可见黏膜下增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黏膜动脉中可有炎症改变和纤维蛋白栓子黏膜固有层可呈透明样变性;肉芽组织周围可有嗜酸性细胞和含血红蛋白铁的组织细胞浸润。慢性表现为病变部位正常黏膜组织相间的黏膜腺体损伤腺体再生。

3.直肠指诊

常可见指套上有血迹。

4.X线平片

腹部平片可见结肠小肠扩张,结肠紊乱部分患者可有肠管的痉挛和狭窄。疽型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结肠穿孔引起的腹腔内游离气体以及由于肠壁进行性缺血、肠壁通透性升高引起的肠壁内气体和门静脉气体

5.钡灌肠造影

该检查可以对病变的程度,尤其病变的范围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有引起结肠穿孔的危险因此病情严重,伴有大量便血以及怀疑有肠死的患者应慎用。

6.纤维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缺血性肠炎最有效的检查方式。当患者被怀疑有缺血性肠炎但不伴有腹膜炎体征,腹部X线平片没有明显结肠梗阻和结肠穿孔的影像表现时,应考虑行内镜检查。

7.肠系膜动脉造影

由于部分血性肠炎患者动脉阻塞部位在小动脉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难以发现动脉阻塞的征象。另外由于造影有可能引起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应谨慎使用。

8.CT扫描

部分患者可见到肠腔扩张,肠壁水肿引起的肠壁变厚等非特异性变化。

血性肠炎的诊断

1.五十岁及以上患者。伴有血压病、动脉硬化、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有时可有便秘,感染、服降压药心律失常休克诱因

2.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

3.多有贫血,结肠镜有特征性缺血死表现;钡灌肠X线检查,急性期可见拇指印,后期肠道狭管征象;肠系膜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或阻塞表现。

血性肠炎治疗

1.治疗原则

禁食,中、高流量供氧;积极消除诱因治疗伴发病;扩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改善肠黏膜缺血状况;使用抗生素;改善全身状况,抗休克,补液及纠正心衰;伴发病与合并症治疗必要手术治疗

病理早期及时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心输出量。可选抗生素预防感染。严重患者如有肠穿孔或腹膜炎体征,及早行剖腹探查术。

2.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绝大多数局限于肠壁内的非疽型病变的发展具有自限性,可以逐渐被吸收。即使部分患者发生结肠狭窄,也大部分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

(2)手术治疗 疽型缺血性肠炎的病死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和手术治疗及时与否、患者全身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旦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和持续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很高手治疗大多仅限于缺血性肠炎疽型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疽型缺血性肠炎明显结肠扩张的患者应考虑行全结肠切除。对于病情持续2周以上,虽经积极保守治疗病情仍无明显缓解的患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大部分血性肠炎引起的结肠狭窄为不完全性结肠梗阻,因而一般可以避免手术。对伴有慢性结肠梗阻临床症状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或与结肠恶性肿瘤别有困难者宜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狭窄肠段,一期吻合重建肠道连续性,切除组织病理检查。

血性肠炎预防

本病老年病之一,发病突然疽型预后极差,对治疗成功与否影响重大。无论是内科、外科治疗均应掌握时机,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首先去除诱因,例如便秘、感染、心律失常合理使用降压药休克等,建议患有心病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病人应坚持治疗,多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出现不明原因突发腹痛及便血应警惕此病发生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