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与红细胞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40℃的自身抗体称为温抗体,它又可分为不完全性温性抗体及温性自身溶血素。温抗体又可依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IgG、IgM、IgA3类;IgG温抗体又可分为IgG1、IgG2、IgG3和IgG4亚型。据统计单纯不完全温性自身抗体约占所有自身抗体的68.9%。IgG温性不完全抗体主要是IgG1和IgG3,IgG2与IgG4少见。

概述

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引发原因

发病原因

温性抗体型溶血性贫血,按其病因均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淋巴增殖性疾病是继发性抗体型AIHA最常见病因,占一半左右,其次是自身免疫疾病。继发性抗体型AIHA的原发疾病包括所有的造血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和原因不明性巨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如系统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疾病别是儿童病毒感染、免疫疾病(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异常蛋白血症免疫缺陷综合征)、胃肠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及良性肿瘤(如卵巢皮样囊肿)。Petz收集1956~1973年文献报道656例温抗体型AIHA,其中原发性仅292例(45%),而继发性达364例(55%)。近年报道尚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卟啉病、肺癌急性重型肝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戈谢病等伴发AIHA者。

发病机制

细胞膜上因吸附IgG而被致敏。不完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健康搜索不足以立即在血管内破而溶血,但可被巨噬细胞反复吞噬而溶血。巨噬细胞膜上可有1×106IgG的Fc受体(FcR),随巨噬细胞活跃程度增减受体有3种类型:FcRⅠ、FcRⅡ和FcRⅢ。FcRⅠ几乎都被血浆单体IgG所占领。FcRⅡ与双体IgG相结合鶒,仅FcRⅢ对IgG3及IgG1有重要作用(IgG3>IgG1)健康搜索,而对IgG2及IgG4无反应。IgG1与FcRⅢ结合后的主要反应为吞噬作用,而IgG3与FcRⅢ结合后则为细胞毒溶解,最后都在脾内破具有IgG3的患者都有溶血征象,而单独IgG1者仅65%有溶血反应因此IgG3对致敏红细胞的破远较其他亚型严重,而IgG4几乎无反应。红细胞速率与红细胞上吸附的IgG数量不一定成比例不同病例同样IgG数量致敏的红细胞,其生存期各不相同。

吸附有IgG3或IgG1的红细胞一旦与巨噬细胞相遇,其接触部分即有变形,最后被吞噬;往往仅有一部分膜被拖住而消化,膜发生缺损,虽能自行修复,但膜蛋白磷脂物质反复丧失后,红细胞趋向于球形最终主要在脾索内阻留破。巨噬细胞膜上也有C3b受体如果细胞同时被IgG和C3致敏,则可加速脾脏对红细胞的破作用。

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发病以女性为多见,尤其是发性者。从婴儿老年都可累及[方剂汇www.fane8.com],有报道73%为40岁以上。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轻重不一,以慢性为多。急性发病多发生小儿别是伴有感染者,偶见于成年。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和腹泻。症状严重,可有休克神经系统表现,如头痛烦躁以至昏迷。慢性起病可先有头昏全身虚弱,几个月后才发现贫血,程度不等。

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疾病诊断

诊断温抗体型AIHA主要依据:①是否有血管外溶血性贫血证据;②Coombs试验是否阳性;③是否有其他溶血性疾病证据;④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是否有效。若前2条皆为“是”,则温抗体型AIHA可确诊。若第2条为“否”,则需第3条“否”、第1和第4条“是”,方可确诊所谓“Coombs试验阴性的温抗体型AIHA”。现有不少人证明,此型AIHA主要是因传统Coombs试验方法灵敏所致,若改用放射免疫免疫酶标等较灵敏方法,则还会有一半左右的“Coombs试验阴性患者被测及有温型抗体另外,温型抗体AIHA由于抗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可使细胞呈球型,故应注意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HS)相鉴别;HS可有阳性家族史,但无温型自身红细胞抗体,AIHA则反之;还可蔗糖高渗冷溶试验,该试验HS阳性,AIHA阴性

当温抗体型AIHA被确诊后,应进一步寻找可能的继发病因别是淋巴细胞系统疾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疾病以及结缔组织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