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

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又称肝炎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为儿童和青年的肝炎致死性并发症。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征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概述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症状体征

1.主要特点

(1)多见于儿童青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2)临床表现和一般再障相似,但病情严重发展迅速。

(3)病程中常有黄疸、肝脾肿大。

(4)严重感染和大量出血是致死性并发症,发病与肝炎轻重肝炎变化无关。

(5)肝炎起病至发生再障时间不等,多数报告肝炎好转或者治愈期并发再障

2.表现  贫血呈进行性加重,输血频度高,且常出现即使大量输血仍难以纠正的重度贫血。感染和出血又可加重贫血。由于贫血难以纠正,临床有面色苍白、头晕、心悸、乏力明显缺血缺氧和心功能不全的表现。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和粒细胞减少,常伴有严重感染。感染原发部位多见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皮下组织以及肛周组织等。由于细胞缺乏(<0.5×109/L)常致感染扩散,易并发败血症,常发生皮下组织炎因粒细胞缺乏无法形成脓肿而难以局限,曾有因面部蜂窝组织炎极度肿胀压迫气道导致窒息死亡。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因常发生医院内感染,故易出现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等耐药菌株感染。也常因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而继发真菌感染。由于血小板明显减少(20×109/L)致出血倾向严重,除有皮肤紫癜瘀斑外,儿童常见黏膜大量出血,须做临时鼻腔填塞止血,或因龋齿、换牙和损伤口腔黏膜渗血不止。此外,又易并发内脏出血,如便血和血尿尤其是颅内出血危及生命,常需输注大量血小板有可能控制。严重感染和颅内出血多为致死原因

3.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精神萎靡,倦怠乏力中度以上贫血者可有低热,如有感染存在则可有不同程度发热。

(2)皮肤黏膜:呈不同程度贫血貌(面色、口唇、睑结膜、甲床等部位苍白)。皮肤黏膜可见紫癜,出血倾向严重者可见大片瘀斑或皮下血肿以及齿龈和鼻黏膜渗血。贫血与出血同时存在

(3)感染:当外周血粒细胞明显低下时,感染难以触发局部炎症反应。如口腔、咽部感染可无局部充血;软组织感染无脓肿形成,界限不清。故对高热而无明显感染灶者须考虑败血症的可能性。

(4)其他:贫血可致心率增快,心前区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出现心功能不全体征。长期贫血可导致心脏扩大。有内脏出血者,如颅内出血可有相应的颅高压神经系统体征。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的用药治疗

本病征应按肝炎治疗同时按再生障碍性贫血做双轨治疗。尽管采用雄性激素皮质激素抗生素积极支持疗法,常不能改变其预后,存活率仅10%左右雄性激素和支持疗法早期可使网织细胞增加,但粒细胞血小板数难以回升。近年来使用免疫抑制药、抗胸腺细胞蛋白(ATG)、骨髓移植和胚肝等治疗,使存活率明显提高。部分一次免疫抑制疗法无效的病例重复第2次治疗获得成功,若免疫抑制疗法失败者应早作骨髓移植,胎儿造血细胞移植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输入的胎儿造血细胞越多越好,一般应为骨髓细胞的3~6倍,选择胎龄4~5个月胚肝,因其粒系祖细胞含量达到最高峰,最宜选作移植。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的预防护

病因未明确,但感染是导致小儿肝炎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方剂汇www.fane8.com],防止孕期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乙肝病毒、巨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先天性梅毒等感染,以免造成小儿肝脏损害而发生本症。约有数百种药物毒物可造成肝细胞的损害,避免长期、大量接触,以防本症发生同时合理喂养,平衡膳食,做好小儿生后的各种预防接种工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治各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等等。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病理病因

病因未明确,细菌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感染期间或感染以后常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细菌病毒感染的患者也常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治疗因此,难以明确再障是感染、药物引起的还是二者共同作用结果,甚至有时感染性疾病是全血细胞减少引起的,而不病因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疾病诊断

与其原因引起的再障相鉴别,有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易于鉴别。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周围血中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低,也可选择抑制其中一种血细胞

2.骨髓象  多数为单独增生减低或缺乏增生。

3.病毒学检查  除甲型、乙型病毒外,大多数肝炎再障综合征是由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所致。

4.肝组织活检或尸体解剖  大多数呈正常组织肝炎治愈后的肝脏变化,肝功能损害与无再障病例明显差异

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胸片、B超、CT等检查。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并发症

重症病情进展迅速者常并发缺血缺氧和心功能不全表现;并发严重感染和内脏出血,尤其颅内出血常危及小儿生命;可并发心功能不全,常有黄疸、肝脾肿大;严重感染和大量出血是致死性并发症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的预后

本病征预后严重,病死率高达85%~90%,女性患者男性略差。Gluckman等认为,治疗血液检查结果,对预后判断重要价值,粒细胞<0.2×109/L,网织细胞<10×109/L,1年存活率仅40%,超过上述数值患者,1年存活率为77%。Gamitta将肝炎再障综合征分为两组,一组粒细胞血小板严重抑制淋巴细胞比例>80%~85%,病死率高达90%,大多数病例在3个月内死于感染或出血,失去自行缓解和获得疗效机会;另一组骨髓轻度受抑制,周围血计数较高因此,有足够的时间获得疗效或自行缓解,骨髓细胞增生显著低下,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者预后差。

小儿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Rubin等推断有以下几种学说

1.自身免疫机制学说  肝炎患者可产生各种抗体,其中许多抗体组织间有交叉反应性,抗体的产生使宿主的自身识别系统功能障碍,导致骨髓衰竭。

2.肝脏损伤学说  肝脏损害不能提供正常所需的造血营养物质,对中间代谢产物丧失解毒能力,产生的毒性物质所致的骨髓损伤

3.基因学说  病毒直接影响造血基因实验研究证明传染性肝炎病毒可使细胞发生染色体畸变。

4.肝炎病毒骨髓的侵袭  破细胞的复制,导致原始细胞中干细胞损伤,使造血细胞染色发生异常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