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儿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和先天性肾病三种类型。在5岁以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型别多为微小病变型,而年长儿的病理类型以非微小病变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等)居多。

方剂 肾病方、小儿肾病综合剂
概述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性别,以学龄前为发病高峰。单纯性发病年龄偏小,男比女多,男:女约为1.5~3.7∶1。

水肿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最早为家长发现。始自眼睑颜面,渐及四肢全身水肿为可凹性,尚可出现浆膜腔积液如胸水、腹水男孩常有显著阴囊水肿体重可增30%~50%。严重水肿患儿大腿和上臂内侧及腹壁皮肤可见皮肤白纹或紫纹。水肿严重程度常与预后无关。水肿同时常有尿量减少。

水肿外,患儿可因长期蛋白质丢失出现蛋白营养不良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萎黄、指趾甲出现白色横纹、耳壳及鼻软骨薄弱患儿精神萎靡、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有时腹泻,可能与黏膜水肿和或伴感染有关。病期久或反复发作,发育落后。肾炎患儿可有血压增高和血尿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检查

1.尿常规

尿蛋白明显增多,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g/kg。尿沉渣镜检可见透明管型及少数颗粒管型。肾炎患儿还可见红细胞,且易见到肾上皮细胞细胞管型。尿蛋白减少或消失是病情好转的标志

2.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低于正常,白蛋白下降更明显,常<25~30g/L,有时低于10g/L,并有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球蛋白中α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增高,γ-球蛋白下降。IgG和IgA水平降低,IgE和IgM有时升高。血沉增快。

3.血清固醇

明显增高,其他脂类如三酸甘油脂磷脂也可增高。由于脂类增高血清可呈乳白色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化验检查可发现血浆蛋白减少,使正常的白、球蛋白比例由1~1.5变为0.5,发生比例倒置,血浆固醇增高。有些病儿可在大腿及上臂内侧、腹部胸部出现和孕妇相似皮肤白纹或紫纹,尿量明显减少。

诊断肾病综合征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凡有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1g/kg,或3.5g/kg)、高度水肿、高固醇血症(5.7mmol/L,220mg%)、低白蛋白血症均可诊为肾病综合征。典型病例血清蛋白电泳提示α2↑↑,而γ↓。

激素耐药(足量激素8周无效或有部分效应)、频繁复发或反复(关年≥2次,1年≥3次者)及激素依赖的肾病,称为难治性肾病。难治性肾病是肾活检指征之一,可明确其病理分型、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有高凝状态患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激素治疗过程中,如实然出现腰痛血尿血压升高、水肿加重或肾功恶化,提示静脉血栓形成此外,对原发病的分析有助治疗。其中大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五并发症

1.感染

是最常见并发症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本征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有:①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蛋白自尿中丢失、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加);②常伴有细胞免疫功能和补体系功能不足;③蛋白营养不良水肿局部循环障碍;④常用时应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菌性感染中既往以肺炎球菌感染为主,近年杆菌所致感染亦见增加(如大肠杆菌)。常见的有呼吸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丹毒及原发性腹膜炎。一般不主张预防性投用抗生素,因效果可靠[方剂汇www.fane8.com],又易引起耐药菌株增殖和菌群失调;但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积极治疗患儿病毒感染亦较敏感,尤其在接受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并发水痘麻疹带状疱疹病情往往较一般患儿为重;对有接触史者,激素免疫抑制剂可暂时减量,并给予-γ球蛋白注射。感染麻疹后有暂时导致肾病缓解的个别报道。

2.高凝状态血栓栓塞合并症

肾病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可有如下变化:①纤维蛋白原增高;②血浆中第Ⅴ、Ⅷ凝血因子增加;③抗凝血酶Ⅲ下降;④血浆纤溶酶原的活性下降;⑤血小板数量可增加,其黏附性和聚集力增高。其结果可导致高凝状态,并可发生血栓栓塞合并症,其中以肾静脉血栓形成最为临床重视急性表现为骤然发作的肉眼血尿和腹痛,检查有脊肋角压痛和肾区肿块双侧者有急性功能减退。慢性的肾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明显,常仅为水肿加重、蛋白尿不缓解。X线检查患肾增大、输尿管切迹。B超有时能检出必要时肾静脉造影以确诊。除肾静脉外,其他部位静脉动脉也可发生此类合并症,如股静脉、股动脉、肺动脉肠系膜动脉冠状动脉颅内动脉等,并引起相应症状。临床上静脉取血时发现血液易凝,则应考虑高凝的可能,最简便的是测定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以初筛,有条件再测其他指标

3.钙及维生素D代谢紊乱

肾病血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由尿中丢失,体内维生素D不足影响肠钙吸收,并反馈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低钙血症、循环中维生素D不足、骨钙化不良。这些变化在生长期的小儿尤为突出

4.低血容量

血浆蛋白低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本征常有血容量不足,加以部分患儿长期不恰当忌盐,当有较急剧的体液丢失(如吐、泻、大剂量利尿应用、大量放腹水等)时即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血容量不足症状,如体位性低血症、肾前性氮质血症、甚至出现休克

5.急性功能减退

本征急起时暂时性轻度氮质血症并不少见病程中偶可发生急性功能减退。其原因为:①低血容量、不恰当地大量死。②严重的肾间质水肿肾小管蛋白管型堵塞以致肾小囊及近曲小管内静水压力增高而小球滤过减少。③药物引起的肾小管间质病变。④并发双侧肾静血栓形成

6.肾小管功能障碍

表现为糖尿氨基酸尿、尿中失钾失磷、浓缩功能不足等。

7.动脉粥样硬化

持续高血脂患儿偶可发生。累及冠状动脉时可有胸闷心绞痛、心电图改变,甚至猝死。

8.其他

患儿偶可发生头痛、抽搐、视力障碍神经系统症状,可能系由血压脑病、脑水肿、稀释性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多种原因引起。

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

1.一般治疗

(1)休息和生活制度 高度水肿、并发感染者外,一般不需绝对卧床。病情缓解后活动量逐渐增加。缓解3~6月后可逐渐参加学习,但宜避免过劳。

(2)饮食 低盐食。水肿严重血压高得忌盐。高度水肿和/或少尿患儿适当限制水量,但大量利尿或腹泻、呕吐失盐时,须适当补充盐和水分

2.对症治疗

一般应用激素后7~14天内多数患儿开始利尿消肿,故可不用利尿剂;但高度水肿、合并皮肤感染、血压激素敏感者常需用利尿剂

用药原则为

(1)药物选择生物半衰期12~36小时的中效制剂为宜

(2)开始治疗时应足量,分次服用,尽快诱导尿蛋白阴转;

(3)尿蛋白阴转后的维持治疗阶段隔日晨顿服为宜。因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呈晨高夜低的昼夜波动规律隔日晨顿服法视丘-垂体-肾上腺轴(HIP)的抑制作用最小

(4)维持治疗不宜过短,应待病情稳定停药,以减少复发,且尿蛋白出现反复时也易使之缓解。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