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是小儿较常见的颅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本病从新生儿到70岁以上的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大多数见于儿童,发病高峰在10岁以前,8岁以前者占68.8%。男女之比为3︰1。这种起源与胚胎残余细胞的肿瘤可发生在脑组织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生长在第四脑室顶之上的小脑蚓部。占儿童原发性脑瘤的10%~20%,后颅窝肿瘤的40%。由于该肿瘤生长极为迅速、手术不易彻底切除、并沿脑脊液播散性种植,本病的治疗比较困难。近10年来,随着综合疗法的进步,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概述

小儿髓母细胞瘤的病因

髓母细胞起源小脑蚓部或第四脑室顶的后髓帆原始胚胎残留组织,有人认为其发生是由原始髓样上皮继续分化的结果,一种可能是起源小脑胚胎的外颗粒细胞层,这层细胞位于软膜下小脑分子表层,在出生后1.5年后逐渐消失;另一种可能是起源于后髓帆室管膜增殖中心原始细胞,这些细胞能在出生后数年仍然存在有人认为,小龄儿童髓母细胞主要来源于前者;而大龄儿童成人的髓母细胞主要来源后者

小儿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侵及脑干者常有复视及多种神经障碍小脑扁桃体疝时常有颈强直、斜颈表现。因肿瘤多数梗阻第四脑室而产生颅内压增高,平均病程为4个月左右

1.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视盘水肿较小儿童可有颅缝裂开。

2.小脑损害征

主要小脑蚓部损害引起的躯干共济失调、步态不稳、Romberg征阳性肿瘤压迫延髓可有吞咽呛咳和锥体束征,2/3的患儿表现有肌张力及腱反射低下。有些病人眼球震颤及肢体共济障碍

部分患儿脑脊液中找到脱落瘤细胞则可确诊。髓母细胞瘤易播散转移,如果后颅凹肿瘤有脑室内播散则术前可以确诊本病

小儿髓母细胞瘤的检查

1.腰椎穿刺

脑脊液压力增高,生化检查蛋白及白细胞增多。因瘤细胞可脱落播散,故脑脊液细胞检查十分重要。但对有视盘水肿者腰穿要谨慎以免诱发脑疝。

2.头颅X线平片

可见颅内压增高征象,肿瘤钙化极为罕见。

3.CT检查

可见小脑蚓部或四脑室内均匀一致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占位,多与四脑室底有分界,将脑干向前推移。肿瘤周边环绕有薄的低密度水肿带,明显均匀强化,肿瘤钙化囊变少见

4.MRI检查

肿瘤实质部分表现为长T长T信号,矢状位可更好地显示肿瘤起源小脑的蚓部及肿瘤与四脑室底的关系这可视为与室管膜瘤的鉴别点。

小儿髓母细胞瘤的诊断

根据该病的好发年龄、临床表现以及特殊的发病部位,结合影像学及细胞学检查多可作出诊断。

小儿髓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1.四脑室室管膜瘤

起源于四脑室室管膜,病程较髓母细胞瘤长,小脑的实质性损害没有髓母细胞瘤重,部分病例甚至五明显小脑特征。CT、MR增强扫描不如髓母细胞瘤强化显著

2.脉络乳头状瘤

好发于四脑室及侧脑室,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方剂汇www.fane8.com],10岁以下儿童约占1/3,病程长短不一。CT和MR显示肿瘤边缘规则、多见钙化、强化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

多见于小脑半球,病程较长症状相似肿瘤钙化者多见、多为囊性、壁上有肿瘤结节、四脑室侧方移位。

小儿髓母细胞瘤的治疗

主要治疗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和化疗。手术行后正中开颅,应尽可能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肿瘤,使梗阻的第四脑室恢复通畅,术后辅以必要的放射治疗。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敏感,但为防止肿瘤的脱落种植转移,通常要做全脑、全脊髓的放射治疗。对于小儿髓母细胞患者术后治疗方案选择上,现常规做法根据患儿年龄手术切除的程度有无转移等因素患儿分成高危和低危二组,针对不同的分组采取相应的术后治疗措施。对于低危组(年龄3岁,肿瘤全切除,无转移者),术后治疗主要的是预防肿瘤复发和蛛网膜下腔播散。传统放疗采用全脑36Gy、脊髓轴28Gy及后颅凹加强量可达54Gy,为防止放疗对幼儿产生的副作用目前研究多希望能降低脊髓轴放疗剂量到23.4Gy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但是近期许多资料表明,减量放疗将使对髓母细胞瘤的远期疗效下降,增加复发与转移。采用全量全脑脊髓轴放疗(CSI)联合多元化疗(顺铂、长春新碱、洛莫司汀)的方式显著少了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了生存率。对于高危患儿年龄≤3岁,残余肿瘤1.5cm或有转移灶者)术后残余肿瘤及转移灶的局部放疗和预防性CSI是必不可少的。但多数患儿年龄<3岁,神经内分泌系统易受放疗损伤

小儿髓母细胞瘤的预后

近年随着术后的放疗和化疗,其生存期已有极大的提高。1984年Berry报道5年生存率为56%,10年生存率为43%;1988年Leftkowitz报道儿童髓母细胞瘤10年生存率为75%,12年生存率达51%。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