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道出血

小儿消化道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表现为呕血、便血或两者均有。出血原因复杂,除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外,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出血的部位可以是上消化道,也可能是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后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如小肠、结肠、直肠、肛门的出血。小儿对失血量的耐受力差,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有的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出现致命性失血性休克,有的则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反复小量出血,久之可导致小儿贫血,

概述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体征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与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速度病人出血前的全身状况有关。

1.呕血、黑便与便血  呕血代表幽门以上出血,呕血颜色取决于血液是否经过酸性胃液作用。若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呕血多呈暗红色或鲜红色。反之,由于血液胃酸作用形成铁血红素,则呈咖啡色或棕褐色。呕血常伴有黑便,黑便可无呕血。

黑便代表出血来自上消化道小肠大便颜色黑色、柏油样,黑便颜色血液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影响,当出血量较大、出血速度较快肠蠕动亢进,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酷似下消化道出血;相反,空、回肠出血,如出血量不多、在肠内停留时间长,也可表现为黑便。

便血是指大便鲜红或深褐色,出血部位多位于结肠但是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由于血液有轻泻作用,会缩短排泄时间,使得大便呈鲜红色

大便性状也受出血量、出血速度影响,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大便呈稀糊状;出血量少、出血较慢,则大便成形。

2.其他表现  其他临床表现因出血量多少、出血部位及出血速度而异。小量出血、出血时间短者可无症状;出血时间长者可有慢性失血性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昏食欲不振等;而短期内大量出血可引起低血容量休克表现为

(1)周围循环障碍:短期内大量出血,可引起循环血量迅速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不足,心排血量减少,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干皮肤苍白、湿冷等。

(2)发热:引起发热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肠腔内积血,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等影响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

(3)氮质血症消化道大量出血后,血中尿素氮常升高,首先出现肠源性氮质血症是由消化道出血后,血红蛋白肠道分解吸收,引起血尿素氮升高,肠源性氮质血症出现时间早,24~48h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当出血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而使肾血流及小球滤过率降低,产生肾前性氮质血症休克纠正后迅速恢复正常休克持久造成肾小管死,可引起肾性氮质血症,即使休克纠正,尿素氮仍不下降。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用药治疗

药物:降低门脉压的药物通过降低门脉压,使出血处血流量减少,为凝血过程创造了良好条件而止血。降低门脉压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A.血管收缩剂药物

a.加压素(血管加压素)及其生物:能收缩内脏动脉毛细血管括约肌使内脏流量减少,从而降低门脉系统压力及曲张静脉压力;用于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成人用量0.2U/min,静脉滴注,无效时加至0.4~0.6U/min,剂量超过0.8U/min时,疗效不再增加而不反应随之递增。一般不必用首次冲击量,止血后以0.1U/min维持12h后停药不良反应为:血压升高、心绞痛心律失常、腹痛、呕吐、便意频繁,甚至并发肠缺血死,加重肝肾功能损害等。为减少不良反应可与硝酸甘油合用。

b.生长抑素及其生物具有抑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门脉主干流量、保护黏膜细胞作用,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有效安全药物常用有2种,生长抑素(施他宁)5µg/kg+生理盐水5ml,静脉慢推3~5min,立即以5µg/(kg·h)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成人3000µ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维持12h),止血后应继续治疗24~48h,以防再出血;成人奥曲肽,0.1mg/次,静脉皮下注射,3次/d,或0.1mg首次静推,然后0.3mg静滴,25µg/h,维持12h。儿童体重药量不良反应轻微,偶有心悸、头晕、恶心、大便次数增多等,减慢推注速度或停止推注后症状消失。

B.血管扩张剂:

a.硝酸甘油:通常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能扩张动脉静脉,降低了心脏前后负荷,使门脉血流量减少,门脉压力下降。

b.酚妥拉明:为α肾上腺受体阻滞药,可直接作用肝脏门脉血管系的α1受体,使门脉血管扩张,门脉压力下降。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饮食保健

平时注意吃一些营养高的食物,多注意维生营养的补充。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护

预防肠道局部病变,如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血性死性小肠炎等;预防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肠炎、菌痢;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过敏性紫癜等引起的消化道血症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理病因

1.胃肠管道局部病变  不同年龄常见的出血原因有所不同

(1)新生儿:

①上消化道:吞入母血、应激性溃疡新生自然出血病牛奶不耐受症等。

②下消化道死性小肠肠炎、肠重复畸形、肠套叠、先天性结肠

(2)婴儿

①上消化道:吞入母血、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胃炎、出血性疾病、Mallory-Weiss综合征

②下消化道死性小肠肠炎细菌肠炎影响血运的肠梗阻如肠套叠、肠重复畸形

(3)儿童

①上消化道细菌胃肠炎、溃疡病/胃炎、反流性食管炎、Mallory-Weiss综合征

②下消化道肛裂常见;肠套叠,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肠血管功能不全过敏性紫癜息肉寄生虫也不少见

(4)少年

①上消化道溃疡病、炎症、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反流性食管炎、Mallory-Weiss综合征胆道出血、胰腺炎。

②下消化道细菌肠炎炎症肠道疾病息肉、痔。

2.全身疾患  消化道出血为全身疾病局部表现,血液系统疾患白血病、血友病、恶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除有全身皮肤皮下组织关节黏膜出血外,可伴有胃肠道泌尿系出血。查骨髓血小板计数、末梢血及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等即可确认。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疾病诊断

1.临床所见的物质是否为血  红色物质可能是吃的染色食物,如西瓜西红柿黑色大便可能是混有黑色药物,要仔细检查及化验除外。

2.消化道出血是否为全身血性疾病的一种表现  应作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化验末梢血象及大便常规,确诊为全身血性疾病后即给以内科治疗

3.出血部位  食管、胃、十二指肠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呕血或经胃管吸出,并可自直肠排出柏油样便。下消化道出血来源于屈氏韧带远端肠管均由直肠排出。如为小肠出血,根据出血的量和速度,可呈柏油状或棕褐色回肠末端和右结肠出血,多为红色直肠肛门出血则是红色不与大便混合[方剂汇www.fane8.com]大便与血分开。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应做下述检查:

1.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及凝血酶原时间, 肝功能检查。

2.大便常规检查、潜血试验及便培养

3.骨髓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1.吞线法  可粗略判断消化道出血的部位方法为用一条粗的白丝线,约2m长,一端扎一小糖球,令患儿吞服后,另一端用胶布固定在颊部,随胃肠蠕动,白线即逐渐下达至十二指肠。24h后将线轻轻拉出以免拉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假象。正常情况,呈白-黄色,如胃内出血则呈白-红-黄色,十二指肠出血为白-黄-红色根据线的染色判断出血部位。做此检查需要患儿的合作,否则将线咬断难做成功。

2.X线钡餐及钡灌肠检查  一般要求在病情平稳,血压恢复,心功能好转后进行。但疑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在出血时吞钡检查做出诊断。钡餐及空气双重造影,有助于检查胃、十二指肠及小肠疾患,如消化性溃疡肿瘤、肠狭窄等。钡灌肠空气双重造影直肠、乙状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肿瘤、肠套叠等可做出诊断,并能观察结肠位置,协助诊断肠旋转不良

3.内镜检查  如食管镜、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结肠镜,可直接观察病变的部位原因范围同时可进行照相、录像、取活检及治疗

(1)食管、胃、十二指肠镜:近20年来应用纤维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原因准确很高可达85%~90%,钡餐造影确诊率小于50%,故目前多采用内镜法。在上消化道出血12~48h以内进行检查,阳性检出率较出血停止或晚期再进行内镜检查高出2倍。原则上如患儿情况平稳,诊断不确定又需急诊手术时,尽早行内镜检查,以利术中止血。虽然消化道出血的自然止血率>90%,如用内镜做出诊断后,可给以及时的合理治疗,并可指导复发出血的预防。据统计急诊做内镜检查较选择性内镜检查其合并症大4倍,因此亦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纤维结肠镜检查:下消化道出血均以便血为主,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较钡剂灌肠准确率高,且有其特异性,可同时结肠病变取活检,用电凝、激光、热凝出血点以止血。

(3)乙状结肠镜检:此种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如考虑为降结肠以下乙状结肠病变,可选此法。对幼儿应在麻醉下进行,较大儿童要求能合作,操做时要轻柔将肠镜徐徐向前推进,以免穿透肠壁或发生其他意外

4.放射性核素扫描

(1)美克尔憩室出血:可用放射性99mTc-pertechnetate扫描,因99mTc易被黏膜吸收,聚积在黏膜内,用以鉴别是否有异位黏膜在美克尔憩室或肠重复畸形内。美克尔憩室的发病率为0.3%~3.0%,大多数不含黏膜,凡因美克尔憩室出血者,约90%以上的美克尔室内有异位的黏膜,故用99mTc扫描确诊率很高,如扫描前给患儿胃泌素(pentagastrin)可提高其敏感性,同时用西咪替丁(cimetidine)可延缓99mTc清除,亦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此法仅需1h即能完成,故在下消化道出血时,均可考虑采用。

(2)急性出血时扫描定位:当小肠出血的原因部位不清,内镜又不能探得,或怀疑动静脉畸形以及间断性复发性便血时,可用扫描技术。当出血速度小于0.1ml/min时,有人采用静脉注射硫酸胶体Tc,能诊断出血部位。其放射性暴露极低,危害小。但比核素T1/2短,进入网织内皮系统后约2min即清除,因而影响了其显影的可靠性。

99mTc-pertechnetate红细胞标记扫描方法,检查前需将患儿标本标记放射性核素,然后标记好的红细胞再注入患儿静脉,经肝脏的清除而迅速从血循环中消失。但在出血部位或动静脉瘘处99mTc不断从血管漏出,经腹部扫描能确定出血部位方法复杂,并要求活动性出血的速度为0.5ml/min或>0.5ml/min,能敏感正确标记消化道出血的位置,因该核素T1/2较长胃肠系统24h内均可扫描显像。

放射性核素标记细胞扫描技术,亦可用于血管造影,诊断出血部位敏感度高危险性小,要求出速度在0.5ml/min以上。操作时须给患儿镇静药或麻醉,经股动脉插管向上达肠系膜动脉系统,注入标记核素的红细胞同时腹部扫描,能显示核素的去向。如为血管损伤和动静脉畸形、下消化道出血,可观察到核素渗出到血管外或呈毛刷状,诊断正确可达40%~80%,合并症发生率近2%。并可利用插管进行治疗,如注入血管加压素或栓塞畸形血管等。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

经常小量出血可至贫血,出血量大、迅速,可致失血性休克,可并发氮质血症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预后

反复消化道出血常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能及时清除病因者,预后良好;如为大量、迅速出血,救治不及时,常致死亡。如原发病为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恶性贫血或DIC)预后示原发病的转归而异。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

1.黏液损伤  各种原因所致消化道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均可因充血水肿、红细胞渗出或溃疡侵蚀血管而出血。如严重感染、休克、大面积烧伤等可发生应激反应,使黏膜发生缺血、组织能量代谢异常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减少等改变,导致黏膜糜烂或溃疡而出血;消化道内镜检查、坚硬大便等,可损伤黏膜而出血。

2.消化道血循环障碍  肠道循环回流受阻,使肠壁静脉明显充血破裂而致消化道出血。如食管裂孔疝、肠套叠。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感染中毒、缺氧等均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而致黏膜渗血。毛细血管病变如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也可引起出血。

4.出血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