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胃病

药物性胃病(Gastropathy of Drugs)是药物引起胃的不良反应,约占药物性副作用的1/3。许多口服药物可引起胃部不适,但有时虽非口服给药,亦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部不适。

概述

药物胃病病因

药物胃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为:

1.药物干扰胃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粘蛋白影响粘液的质和量;抑制粘膜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粘膜上皮细胞正常增生、更新及肉芽组织形成,使胃粘膜屏障遭受破、更新及肉芽组织形成,使胃粘膜屏障遭受破,修复障碍,而致胃粘膜糜烂、形成溃疡

2.影响粘膜腺体正常分泌,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有些药物使血小板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凝血酶原而致上消化道出血。

3.有些药物对胃粘膜刺激、腐蚀作用,如氯化钾及铁盐等。有些药物影响胃肠运动功能及胃粘膜血液淋巴循环等,而损伤胃肠正常功能

药物胃病症状

药物胃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诊断主要条件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胃部症状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广泛充血、多处糜烂、出血点、浅表溃疡,有时见到胃内有活动性渗血表现。病变多位于胃体,少数累及食管下段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组织活检,常有炎症细胞浸润、粘膜浅表死、出血等。

药物胃病的临床表现因用药种类剂量以及是否联用刺激胃药等而有不同,但主为胃部刺激、胃粘膜屏障遭受不同程度损害致之胃部症状,重者发生溃疡与出血。

1.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保泰松、布洛芬等,易引起上腹疼痛不适、重者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常有胃粘膜炎症、糜烂及溃疡、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成人,偶见于婴幼儿

2.抗生素

许多口服抗菌药如四环素类、红霉素甲硝唑呋喃类等,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下降,加重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bralow等报告口服霉素后,除产生一般胃肠症状外,尚可发生急性腹痛及胃肠出血。静脉注射红霉素、二性霉素、丝裂霉素等,亦可出现胃肠症状,偶有发生消化道出血者。多粘菌素对胃粘膜上皮细胞毒性较大,可造成胃粘膜局部缺血、促进组织胺释放,形成胃炎、胃粘膜损伤

3.抗肿瘤药物

如氨甲喋呤、6-疏基嘌呤、5-氟脲嘧啶类等,刺激胃肠粘膜产生弥漫炎症粘膜肿胀、糜烂或形成溃疡等,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症状形成胃炎或胃溃疡

4.肾上腺皮质激素

包括ACTH、各种糖皮质激素均可诱发胃肠形成溃疡,或使溃疡复发、恶化。Boland报道以强的松治疗风湿关节炎,消化性溃疡发生率达37%。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胃肠道溃疡,又称类固醇溃疡(Steroidulcer),临床症状与一般消化性溃疡略有不同疼痛明显规律性,常为隐袭发生,待病变已很严重,甚至出血、穿孔才被发现,此因皮鞋激素使疼痛感受阈增高,炎症反应降低之故。因之,在用药前及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胃肠反应别是原有溃疡者,更应慎重皮质激素药物,应避免与水杨酸盐、解热镇痛药及抗药物并用。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溃疡膳食必要时可并用制酸、抗溃疡药物

5.其他药物

交感神经阻滞剂如降压灵、胍乙淀等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胃肠蠕动,而易发生溃疡。酚妥拉明、酚拉唑啉等,具有组织胺样作用,可加剧胃溃疡症状组织胺类药物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经常应用可引起溃疡病或使原有溃疡病加重。口服降糖药如甲磺丁脲、注射胰岛素,均可使胃液分泌增加,胃酸增高,而易生溃疡病。培他定(抗眩定)系H1-受体激动剂,有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作用此外,大剂量应用烟酸维生素B6,可促进组织胺释放;咖啡因、甲状腺素、氨茶硷、雌激素、巯甲丙脯酸等,均有造成胃部症状,促进胃溃疡形成发生出血的可能。

药物胃病的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广泛充血、多处糜烂、出血点、浅表溃疡,有时见到胃内有活动性渗血表现。组织活检[方剂汇www.fane8.com],常有炎症细胞浸润、粘膜浅表死、出血等。

药物胃病治疗

1.尽早停药注意饮食调节,减少刺激食品

2.对症治疗,保护胃粘膜口服氢氧化凝胶,每次10~15ml,每日3~4次,或服用硫糖铝、H2-受体阻滞剂及洛赛克等。

药物胃病的鉴别

主要应与非药物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脱垂、非溃疡消化不良等鉴别。

药物胃病预防

1.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溃疡及其胃病史、有无肝病

2.用药应有明确指征,对胃有刺激药物慎重

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类药,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胃部症状

4.有些药选择安全剂型,如服钾宜用水剂,长期阿司匹林,应用肠溶剂

5.尽量不要多药品同时服用,别是胃部刺激药物

药物胃病并发症

发生溃疡胃炎消化道出血等。

药物胃病温馨提示

是药三分毒:警防药物胃病或许因为你的稍不经意,胃病就悄悄缠上了你,涉足胃病的你应该如何拯救你的胃?客观来讲,药物治疗胃病重要途径,但“是药三分毒”,胃病患者服药时又该如何避免自己的胃遭受不必要的伤害呢?

“是药三分毒”,绝大多数药物均要通过胃肠系统进行传递、消化和吸收所以肠道首当其冲地受到某些药物刺激及损害。据临床资料表明,因用药不慎而导致胃炎、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等疾病的,约占胃病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胃是人体的“食品工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胃会分泌一种粘液,在胃里面形成一个保护层,即胃粘膜,能保护胃壁不受损害。而一些药物抑制这种粘液的分泌,从而致使粘膜发生炎症也会突发急性胃炎如果粘膜破了一个洞,那就是溃疡胃酸可以透过这个“洞”消化胃,直到把胃烧穿了,食物漏到肚子里,这就是胃穿孔。所以胃病首先是从粘膜的损害开始的。那么,哪些药物损伤粘膜呢?

临床发现,对胃粘膜损害较大药物常见的有三类:一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等消炎止痛类药;二是以阿司匹林代表的解热镇痛类药;三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所以,因病情需要服用上述药物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尽可能减少剂量、缩短疗程,最好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粘膜刺激。某些患者因为胃痛难忍而使用一些强力镇痛药如吗啡、强痛定等,它们虽能起到迅速止痛的效果,但对胃炎病人来讲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这类药物本身对胃粘膜直接刺激作用而且成瘾性,千万要慎用。

另外,近年来市面排毒养颜的药物也大行其道。在国家药监局基础数据库中查询发现,称有排毒功效药物基本都是中药成药不过也有中医专家告诫,即便是中药排毒长期服用也会带来一系列作用,对肠胃功能较大的损害,会让肠道反射功能敏感性降低,肠蠕动力量减弱,消化功能受损,影响食物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后果

肠胃病的根本原因人体益菌组成的菌膜屏障遭到破有害及其分泌的毒素侵蚀肠胃粘膜传统药物在杀灭肠胃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肠胃必需的有益菌虽然缓解症状,消除了炎症,但有益菌的减少使肠胃免疫力降低,一旦停药容易再次感染,医学上称为“二重感染”,逐步演变成慢性肠胃病。

传统药物顽固性肠胃病的逆转治疗无能为力,医学界将根除肠胃病的科研重心转向微生态活菌制剂。诺贝尔获得者伊文诺夫指出:补充双歧杆菌是根除肠胃病的最佳途径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