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granulomatous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又称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或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isolated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这种血管炎没有全身其他部位的血管炎和其他炎症表现,血管炎改变只局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在脑血管造影、脑组织活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分类

按发病原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基本分为4类:

(1) 感染性血管炎,包括梅毒性血管炎、细菌血管炎、真菌血管炎和病毒性血管炎。

(2) 原发性血管炎,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结节性动脉炎、过敏性肉芽肿、TAKAYASU综合征、Wegner肉芽肿、淋巴细胞动脉炎、过敏性动脉炎。

(3) 继发性血管炎,为系统性或全身疾病引起所引起,包括自身免疫病合并血管炎(系统红斑狼疮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重叠性胶原病和干燥综合征以及感染、药物肿瘤相关过敏性血管炎。

(4) 不能分类血管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血栓闭塞血管炎、Moya-Moya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Cogan综合征孤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和生物的感染存在直接关系,致病菌包括梅毒支原体细菌真菌病毒梅毒已经成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血管炎,支原体细菌也可以引起血管炎,任何颅底的感染均可以导致进入脑的大血管闭塞局部血管炎,特别是在结核真菌感染,结核感染可以导致40%的深穿动脉发生炎症,引起基底节、白质和小脑的梗塞。毛霉菌放线菌易侵犯血管导致出现血管炎样的血管造影图象。带状疱疹眼炎爆发后几个月可以产生同侧的血管炎,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可以发现病毒颗粒

自身免疫血管炎可能是生物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异常所致。遗传易感性的增加使血管易于对抗原刺激发生异常反应生物蛋白分子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关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在清除生物过程中把血管壁上具有生物蛋白抗原特性正常蛋白分子模拟机制)也进行破,导致血管炎的产生。这个过程可以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导致血管损害,如结节性动脉炎和过敏性动脉炎,出现抗心磷脂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细胞抗体的升高。也可以是CD4阳性T细胞-内皮细胞反应性的血管损害,如巨细胞动脉炎和孤立中枢神经系统动脉炎。

血管炎的发展过程中抗内皮细胞抗体与抗中性细胞的胞浆抗体可以识别不同抗原,在原发性系统血管炎、继发性血管炎,包括SLE、类风湿血管炎、继发于重叠综合症死性血管炎等患者均可出现抗内皮细胞抗体。抗中性细胞的胞浆抗体和结节性动脉炎、过敏性肉芽肿、Wegner肉芽肿的发生密切关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因子和内皮下基质共同参与炎细胞血管腔内向炎症反应部位的迁移过程,造成血流的阻断和局部血管组织损伤,活化的内皮细胞同时有促凝集作用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通过增加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和触发其他促凝系统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导致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炎性过程血管壁的破导致脑出血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病理改变

大脑为最常受累及的部位95%,脑桥和延髓次常受累及32%,其次分别小脑18%和脊髓16%。血管主要累及软脑膜皮层的中小动脉血管壁,较少累及静脉和微静脉血管炎的病理改变具有多变性,同一个脑标本内可以见到一系列处于不同时期以及组织类型不同血管炎改变,在急性表现为大量中性细胞的炎性渗出,在感染性血管还可发现生物体的存在慢性期出现淋巴细胞多核细胞血管壁局灶纤维死,肉芽肿性动脉血管炎中可见郎汉细胞也可表现为死性淋巴细胞血管炎。处于稳定期的以疤痕组织形成为主的病变。

血管炎导致的血管闭塞引起局部组织死,正常组织结构伴随大量格子细胞出现,在死脑组织附近可以看到血管炎的存在也可以看到慢性缺血导致的弥漫性脱髓鞘,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损害伴随局灶性病变最常见约占57%,仅出现局灶颅内病变者占35%,仅出现弥漫病变最少见,占12%。在少数情况血管炎可以导致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既往身体健康平均发病年龄在40多岁(3~74岁),男女均可发病,男性略多。约60%的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但有些患者可呈缓慢进展的智能衰退[方剂汇www.fane8.com]以及局灶性神经损害的病程,在疾病的早期症状可自行缓解。

2.最常见症状头痛,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约占58%。约80%的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可表现为偏瘫、下肢轻截瘫、四肢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抽搐等局灶性脑部损害症状;也可表现为精神症状人格变化、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多灶性、弥漫性损害的症状。约1/3的患者出现脑神经损害的症状常见神经和展神经损害,表现为周围性面瘫眼球运动障碍等。

3.少数患者可有脊髓损害的表现。一般无发热、体重减轻、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也无累及其脏器的表现。

4.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但对具有头痛、痴呆、精神状态改变、局灶性神经损害的症状与体征、脊髓病及脑神经病表现的患者而又无法用其他的疾病解释时,应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诊断。

5.脑血管造影及结合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对确诊有决定性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相关检查

1.血、尿、便常规检查多正常

2.ESR大多正常,少数可增快,无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证据

3.腰穿CSF检查:80%的患者异常,CSF压力正常无色透明细胞数可增高或正常,以淋巴细胞多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增高。

4.脑电图检查:约81%的患者异常,多呈非特异性的弥漫性慢波。

5.脑CT或MRI检查:不同患者的表现差异很大。多数显示有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缺血病灶或梗死灶。可呈不对称性强化。

6.脑血管造影有一定的诊断价值,71%以上的患者有典型的血管多灶性损害的表现,血管粗细不均,可呈节段性的狭窄或扩张、血管阻塞及血管排空延迟等,似“腊肠”样改变,提示脑部血管炎的存在但不能明确是该病的血管炎,其他的脑部发性血管也可类似的表现。有些可因受累的血管太小,脑血管造影正常

7.脑组织活检:对脑部病灶立体定向手术活检,对PACNS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活检组织病理可见软脑膜血管有节段性死,或肉芽肿性血管炎。血管壁有明显炎症表现,常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为了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建议活检时同时取材皮质和软脑膜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鉴别诊断

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如系统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过敏性血管炎、颞动脉炎、白塞病、结缔组织病性血管炎等)、感染(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等)、肿瘤(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小细胞肺癌心房黏液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他血管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节病、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镰刀细胞性贫血等)及其他(死性类肉瘤肉芽肿、变态反应肉芽肿病、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等),因其影响CNS的血管时,临床表现酷似于PACNS。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并发症

常与免疫抑制疾病同时存在,如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智能障碍、甚至痴呆等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治疗及预后

(一)治疗

1.对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尚无特效疗法

2.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泼的松)、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氮介类等。可以静脉口服给药药物用量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3.可结合应用抗生素阿司匹林药物

(二)预后

文献报道,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若不治疗,其病死率相当高,可达90%以上,若单独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其病死率较不治疗者降低了约50%,如应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药联合治疗,则其病死率降低至10%以下。因此,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预后非常重要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