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

恶性淋巴瘤除霍奇金淋巴瘤外都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不是单纯的一个疾病整体,从形态学和免疫学特征来看,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单克隆扩展的结果其组成上的优势恶性细胞可来源于淋巴细胞整个分化进展的不同阶段保持有与其分化位点相应的正常细胞极其相似的形态、功能特征和迁移形式,这就决定了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所表现在生物学、组织学、免疫学及临床表现和自然转归方面广泛的差异性。

概述

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病因

1.病毒感染

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地理分布特点,1958年在乌干达儿童发现几例淋巴病例同时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类似的报道,后来才认识到可能是EBV病毒感染所致。1977年日本学者报道以皮疹,肝脾大,血钙增高为特点淋巴病人。后证实是C型反转录RNA病毒也称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病毒(HTLV-1),同时发现HTLV-2病毒也可引起非霍奇金淋巴瘤它也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HIV病毒最近从患有AIDS的B细胞和T细胞淋巴病人体内分离出一种新的疱疹病毒,被认为是人B细胞淋巴肉瘤病毒或人疱疹病毒,与EBV无任何关联。1984年一项研究表明90个AIDS病人最后发展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几乎均为B细胞肿瘤因为在HIV感染病人中B淋巴细胞会有过度增殖但激发原因不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类似于HTLV-1感染。

2.遗传学异常

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病人存在染色方面异常,因而成恶性淋巴瘤患病的高危群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染色体易位表现为t(14;18)(q32;q21)和t(8;14)(q24;q32),在染色结构中超过60%的断点集中在14q32。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其结构的改变与恶性淋巴瘤之间为非随机性关系

3.免疫缺陷性疾病

严重临床免疫缺陷的原发免疫缺陷性综合征(PIDS),是人类发生恶性肿瘤最高危险因素之一,而继发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同种器官移植和某些非肿瘤疾病医疗所导致的免疫持续抑制状态,造成了淋巴增生性疾病发生明显上升。1990年国际抗癌联盟报道,对超过16000例肾移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病人的随访观察表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危险性增加了32倍。

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的临床表现

发性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50%。与霍奇金淋巴不同的是纵隔肿块巨大浸润性生长生长速度快,常伴有胸腔积液和气道阻塞。上腔静脉梗阻较常见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局部表现同纵隔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纵隔非霍奇金淋巴全身症状少,无特异性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起病较急,平均出现症状时间为1~3个月,就诊时往往已有结外转移表现为部位相应的症状

1.弥漫性大细胞淋巴

这类淋巴是由中心滤泡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不同类型细胞组成。好发于35岁以下的年轻人,女性男性多2倍。75%以上的病人症状并且症状严重,包括气短、胸痛咳嗽、疲劳不适体重下降或上腔静脉综合征

2.淋巴细胞淋巴

这类淋巴来源胸腺细胞,早期可有骨髓损害,常发展白血病。见于33%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儿童及5%的成人。发病高峰在10~30岁,男孩患病是女孩的2倍,症状严重有的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发病时91%的病人为Ⅲ期或Ⅳ期的晚期病。

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的检查

临床检查必须十分仔细别是颈部淋巴结应仔细检查,最好站在病人身后仔细触诊。耳前、耳后、枕后、锁骨上下区、胸骨上凹均应仔细检查。腹部检查时要注意肝脏大小脾脏是否肿大可采取深部触诊法还应注意口咽部检查及直肠指诊。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

1.X线检查

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累及上纵隔表现为单侧非对称淋巴结肿大,淋巴结间界限清楚很少有融合征象。侵犯后纵隔淋巴结致椎旁线增宽[方剂汇www.fane8.com],侵犯心缘旁淋巴组织使心缘模糊,造成“轮廓征”阳性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异性X线改变。非霍奇金淋巴瘤较霍奇金淋巴瘤更常见,单个淋巴结或一组淋巴结肿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肺内病变较多见,肺内病变主要在下肺野可见胸膜下斑块和胸膜下结节,胸膜下斑块在正位片上表现为境界模糊团块影,在切线位片上表现为清晰弧形团块影,基底宽并贴于胸膜表面病变中央区向肺内突入。胸膜下结节在正位胸片上呈边缘粗糙团块影,常邻近肺裂,外侧缘贴于胸膜表面,内侧缘突向肺野表面胸膜下斑块和胸膜下结节均倾向于分散而非聚集;胸腔积液十分常见

2.CT扫描

胸部CT扫描也是常规影像学检查。胸部CT上可见规则占位并可侵犯静脉造成梗阻。而腹部盆腔CT可明确侵犯部位精确分期提供依据,并指导预后。

3.创伤性检查

确诊依赖于淋巴结和组织活检。如果临床高度怀疑病变的存在,诊断性切除或纵隔活检非常必要

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的鉴别诊断

部分肿瘤细胞表现为弥漫性高度分化的特点具有不充实的细胞质,较小细胞核有丝分裂象多见有较强的膦酸酯酶活性肿瘤一般位于胸腺部位,并表现出不同症状,依靠常规透视及CT检查无法把它与其类型纵隔淋巴瘤鉴别开。

纵隔非霍奇金恶性淋巴肿瘤治疗

治疗有赖于病人年龄及是否存在淋巴瘤和白血病。在儿童,以化疗为主常使用LSA2-L2方案。但此方案只能治愈一半的患儿。非霍奇金淋巴瘤Ⅰ期及Ⅱ期对放疗比较敏感,但复发率高。由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蔓延途径不是沿淋巴区,因此斗篷”和倒“Y”式大面积规则照射的重要性远较霍奇金病为差,而且治疗剂量比霍奇金病要大。恶性较低的Ⅰ~Ⅱ期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单独使用放疗。化疗的疗效决定于病理组织类型,对于中度恶性组的病人均应给予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的成功关键在于:①避免过长的无治疗间歇期;②短时间的强化治疗;③中枢神经系统防治。化疗方案有COP、CHOPC-MOPP(MOPP+环磷酰胺)和BACOP(CHOP+博来霉素)等每月1疗程可使70%的病人获得全部缓解而35%~40%可有较长期缓解率新一代化疗方案尚有m-BACOD、ProMACE-MOPP等可使长期无病存活期病人增至55%~60%。新方案中添加中等剂量甲氨蝶呤目的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更强烈的第三代化疗方案尚有COP-PLAM-Ⅲ及MACOP-B可使长期无病存活增加至60%~70%,但因毒性较大所以不适老年及体弱者高度恶性组都应给予强效联合化疗因为它进展较快如不治疗,几周或几个月病人可死亡,治疗效果以第二代和第三代联合化疗较佳。外科手术不是初始方案,但为确诊而行活检也是必需的。

1.弥漫性大细胞淋巴

确诊后应化疗放疗适用病灶巨大者,因为化疗后巨大病灶处易复发。单纯放疗对于Ⅱ期的病人并不合适而在Ⅰ期的病人则有40%的复发率,所以目前对于Ⅰ和Ⅱ期的病人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是否额外增加放疗尚不明确。对于Ⅲ期和Ⅳ期的病人主要以强化联合化疗为主。CHOP方案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案之一,但是容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持续6~8个月,此方案明显骨髓抑制。55%~85%的病人最初可缓解但其中只有一半的病人2年后可治愈。如果没有取得完全缓解则预后较差,大部分病人在2年内死亡。目前有学者正在研究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

2.淋巴细胞淋巴

确诊后给予联合化疗,多数病人最初反应良好,但缓解的时间较短。15岁以下的青年人预后极差。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