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克隆型冷球蛋白血症

从免疫化学方面将冷球蛋白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单克隆冷球蛋白型,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克隆抗体,包括有IgA、IgG和IgM;Ⅱ型为单克隆和多克隆的混合冷球蛋白型包括有IgM-IgG、IgA-IgG和IgG-IgG型等;Ⅲ型混合多克隆冷球蛋白型,包括IgA-IgG和IgM-IgG-IgA。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主要包括Ⅱ、Ⅲ型冷球蛋白.

概述

多克隆型冷球蛋白血症原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有人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但已肯定,它是一种自身免疫风湿病,体内自身免疫反应形成的混合型冷球蛋白对其发病起决定性作用。所谓的冷球蛋白是指低温时可发生可逆性凝集的蛋白质复合物,其主要成分免疫蛋白,也包含少量纤维蛋白原、脂蛋白胶原蛋白、补体及其血清蛋白成分。从免疫化学方面将冷球蛋白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单克隆冷球蛋白型,含有两种两种以上单克隆抗体,包括有IgA、IgG和IgM;Ⅱ型为单克隆和多克隆的混合冷球蛋白型,包括有IgM-IgG、IgA-IgG和IgG- IgG型等;Ⅲ型混合多克隆冷球蛋白型,包括IgA-IgG和IgM-IgG-IgA。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主要包括Ⅱ、Ⅲ型冷球蛋白,混合型冷球蛋白为冷凝集的类风湿因子(RF),其中含有IgM,起抗体作用能与多克隆IgG的Fc段抗原决定簇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发生免疫炎症反应。偶尔混合型冷球蛋白中的IgA起抗体作用可与多克隆IgG的Fc段抗原决定簇反应。混合冷球蛋白中的IgG成分为多克隆抗体,不具有风湿因子生物功能它的冷凝集性取决于所含的IgM,但引起冷凝集必须有IgG的参与,若IgG与特异性抗原形成复合物,则IgG特别易与IgM相互作用从而表现IgG对混合型冷球蛋白冷凝集起抗原作用,但这种抗原作用必须在适当抗原与IgG作用之后,使后者结构发生改变,才能显示出现。

(二)发病机制

冷球蛋白致病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证明:冷球蛋白作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上,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使小血管产生免疫血管炎,导致受累血管所在部位组织缺血。同时,也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和血液黏度增高、红细胞凝集、凝血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加重组织缺血,从而发生系列临床症状这一机制在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系统红斑狼疮疾病中可能也是如此。混合冷球蛋白的致病作用还取决于它的耐冷程度和结合补体的能力,在室温下可冷凝的冷球蛋白容易沉积而起致病作用容易结合补体的混合冷球蛋白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较强

皮肤活检显示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其病理改变为皮下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炎性变性与死,周围有中性细胞浸润,有时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在内脏的活组织检查也同样可见到与皮肤相似血管性病变。

肾脏活检可有广泛性增生性小球肾炎,受累的小球基底膜增厚伴中性细胞浸润,也可见有局灶性肾炎和膜增殖型肾炎,但有时增生反应较轻,这些变化主要由于冷球蛋白参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球血管内膜所致。在许多病例发现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和基底膜内嗜酸沉淀物,尤其是在急性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见有大片基底膜内嗜酸沉淀物以及完全性毛细血管闭塞基底膜碎裂,类似于膜增殖型肾炎的改变。另有一病例可出现伴随发生的局灶性纤维蛋白死性肾动脉炎,肾小管和肾实质损伤较轻。部分病例可见有肾间质内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纤维化。少数病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可见有包涵体结晶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血管皮下沉积物中冷结晶包涵体及纤维素和管状结构免疫病理学检查在栓子内和血管壁内可出现IgM、IgG和C3沉着。这些物质也沉着在基底膜上而呈颗粒分布从而证明了免疫本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多克隆型冷球蛋白血症的诊断

病程早期多数患者表现为遇冷或接触冷水时出现手指足趾雷诺现象,但这些病例中并非出现肢端苍白-发绀-紫红色这种典型的雷诺现象经过,而是更多病例出现发绀为主要表现过程。随着病情发展,遇冷时尚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也可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甚至出现紫癜皮肤紫色花纹

1.皮肤黏膜损害 最常见反复发作性可触及的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瘙痒,常分布下肢尤其是踝周围,也可在鼻、耳、口腔等其他暴露部位紫癜呈间歇发作,成批出现,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到1周,多数病例反复发作多年消退局部可留色素沉着。在踝等关节处的皮损有时可出现皮肤溃疡

虽然遇冷、外伤运动长期站立或急性感染可以诱发皮肤损害,但其症状环境温度无关,其症状夏季冬季为重者也属常见。尽管冷球蛋白血症仍在进行性发展,但紫癜偶可自行缓解,不少病例可反复出现寒冷荨麻疹。这些皮肤黏膜的表现有时可为疾病活动的惟一症状

2.关节关节疼痛本病的另一种常见的早期表现,全身任何关节均可受累,但以手和踝关节最为常见。有时症状发作可伴有肌痛,甚至无关节症状情况也可出现轻度肌痛和乏力关节肌肉症状有时与整个病情不平行,可随着病情发展而消失,这种关节病变常无明显的晨僵现象

3.肾损害 半数以上的患者肾脏受累的表现,其中部分患者水肿、大量蛋白尿和血压。大部分肾损害的患者表现为急、慢性小球肾炎,少数患者可出现急进性肾炎,甚至很快发展尿毒症肾脏损害有时是无症状性的,许多有肾脏损害的患者是通过常规化验或随访过程发现蛋白尿、血尿、脓尿及红细胞管型,尿蛋白主要为白蛋白,而尿液轻链和本-周蛋白不高因此在对本病检查时应肾脏及其功能常规检查。

4.消化系统 有2/3的患者可出现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或伴有脾大,有更多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这些患者的大部通常是无症状的,严重患者由于肝病甚至肝硬化而致门脉高压,或急进性肝功能衰竭。肝脏组织常显示为不同程度肝炎血管炎、肝硬化纤维化,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在这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阳性很高。胃肠道血管炎有不定位性腹痛,遇冷可诱致腹痛发作或加剧,有时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或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引起腹泻或便秘。个别患者发生非典型性消化性溃疡

5.神经系统 约1/3的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Ⅲ型较Ⅰ、Ⅱ型的患者常见表现为脑病、脑神经麻痹、锥体束征、脊髓炎和锥体外系统表现。这些病变主要是由冷球蛋白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壁的沉积,造成中枢血管炎症,使该部位发生淤血、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可有神经脱髓鞘发生。一些患者也可有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表现为感觉异常也可出现运动障碍、肌萎缩、肌力减退和肌电图异常

6.其他 本病也可累及心脏表现为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一过性心包炎和心律失常等,但发生较低[方剂汇www.fane8.com],常常是无症状性的。肺部受累可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和轻度胸膜炎。个别病例可出现肾上腺皮质胰腺受累的现象,往往是通过病理学检查而发现的。有时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或下肢淋巴结肿大。

对遇冷时出现或加重的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肌肉疼痛,伴有或不伴有肾炎病例,应高度怀疑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的可能,再通过测定体内冷球蛋白阳性时可确诊本病。但应依次排除如下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系统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最后通过免疫学检查确定冷球蛋白存在的IgM、IgG、IgA及C3更有利于确定本病免疫类型

多克隆型冷球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

1.原发性寒性荨麻本病为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疾病部分为获得性。患者体内既无冷寒血素,也无冷凝集素和冷球蛋白,遇冷时全身出现荨麻疹,可能是由于冷刺激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所致。此病病情发作过程不出关节痛、肾炎及其症状

2.冷溶血素综合征综合征是由体内存在的冷溶血素(其本质为IgG抗体),于温度低于20℃ 时,在补体介导下,与红细胞结合并使其发生溶血所致。其临床特征为遇冷后出现畏寒、高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支气管哮喘血压心动过速、全身性寒性荨麻疹和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伴有急性溶血性贫血鉴定冷溶血素的Donath-Landsteiner试验阳性通常滴度在1∶2~1∶64为阳性,Coomb试验阳性。一般无关节症状肾炎及其系统表现,体内冷球蛋白不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补体水平正常

3.冷凝集素综合征综合征体内存在过高的冷凝集素,在冷刺激时与红细胞结合而造成急性溶血综合征。经免疫学检查证实:冷凝集素属于κ轻链型IgM抗体具有冷球蛋白特性,通常与I抗原相互作用,在补体介导作用下可引起溶血。冷凝集素综合征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类型,前两型系继发于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淋巴瘤等。而慢性型为特发性。三型的共同特征为遇冷后肢端、鼻、耳等处的浅表血管内红细胞发性凝集而引起发绀,受累部位温度上升后发绀消失。血液化学检查可发现自身血液在低于20℃时自动凝固。37℃时Coomb试验阳性。在20~30℃时轻度酸化血液后可发生补体依赖性贫血。外周血有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可升高或减少,血小板减少,其他溶血试验也为阳性。少数病例蛋白电泳可在γ和β区出现副蛋白峰。

总之,冷溶血素综合征和冷凝集素综合征都是冷溶血性贫血,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疾病,无溶血性贫血较易鉴别。

病程早期多数患者表现为遇冷或接触冷水时出现手指足趾雷诺现象,但这些病例中并非出现肢端苍白-发绀-紫红色这种典型的雷诺现象经过,而是更多病例出现发绀为主要表现过程。随着病情发展,遇冷时尚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也可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甚至出现紫癜皮肤紫色花纹

1.皮肤黏膜损害 最常见反复发作性可触及的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瘙痒,常分布下肢尤其是踝周围,也可在鼻、耳、口腔等其他暴露部位紫癜呈间歇发作,成批出现,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到1周,多数病例反复发作多年消退局部可留色素沉着。在踝等关节处的皮损有时可出现皮肤溃疡

虽然遇冷、外伤运动长期站立或急性感染可以诱发皮肤损害,但其症状环境温度无关,其症状夏季冬季为重者也属常见。尽管冷球蛋白血症仍在进行性发展,但紫癜偶可自行缓解,不少病例可反复出现寒冷荨麻疹。这些皮肤黏膜的表现有时可为疾病活动的惟一症状

2.关节关节疼痛本病的另一种常见的早期表现,全身任何关节均可受累,但以手和踝关节最为常见。有时症状发作可伴有肌痛,甚至无关节症状情况也可出现轻度肌痛和乏力关节肌肉症状有时与整个病情不平行,可随着病情发展而消失,这种关节病变常无明显的晨僵现象

3.肾损害 半数以上的患者肾脏受累的表现,其中部分患者水肿、大量蛋白尿和血压。大部分肾损害的患者表现为急、慢性小球肾炎,少数患者可出现急进性肾炎,甚至很快发展尿毒症肾脏损害有时是无症状性的,许多有肾脏损害的患者是通过常规化验或随访过程发现蛋白尿、血尿、脓尿及红细胞管型,尿蛋白主要为白蛋白,而尿液轻链和本-周蛋白不高因此在对本病检查时应肾脏及其功能常规检查。

4.消化系统 有2/3的患者可出现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或伴有脾大,有更多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这些患者的大部通常是无症状的,严重患者由于肝病甚至肝硬化而致门脉高压,或急进性肝功能衰竭。肝脏组织常显示为不同程度肝炎血管炎、肝硬化纤维化,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在这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阳性很高。胃肠道血管炎有不定位性腹痛,遇冷可诱致腹痛发作或加剧,有时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或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引起腹泻或便秘。个别患者发生非典型性消化性溃疡

5.神经系统 约1/3的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Ⅲ型较Ⅰ、Ⅱ型的患者常见表现为脑病、脑神经麻痹、锥体束征、脊髓炎和锥体外系统表现。这些病变主要是由冷球蛋白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壁的沉积,造成中枢血管炎症,使该部位发生淤血、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可有神经脱髓鞘发生。一些患者也可有多发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表现为感觉异常也可出现运动障碍、肌萎缩、肌力减退和肌电图异常

6.其他 本病也可累及心脏表现为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一过性心包炎和心律失常等,但发生较低,常常是无症状性的。肺部受累可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和轻度胸膜炎。个别病例可出现肾上腺皮质胰腺受累的现象,往往是通过病理学检查而发现的。有时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或下肢淋巴结肿大。

对遇冷时出现或加重的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肌肉疼痛,伴有或不伴有肾炎病例,应高度怀疑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的可能,再通过测定体内冷球蛋白阳性时可确诊本病。但应依次排除如下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系统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最后通过免疫学检查确定冷球蛋白存在的IgM、IgG、IgA及C3更有利于确定本病免疫类型

多克隆型冷球蛋白血症治疗预防方法

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对下肢紫癜患者应减少站立时间。早诊断,早治疗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