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

药材 黑草、苦地丁、大蒜、贯众、寄生藤、地柏叶、蜈蚣草、忽布筋骨草、两色鳞毛蕨、苦石莲、松针、榕树、三叉苦、黄皮叶、臭灵丹、角叉菜、飞天蠄蟧、龙眼叶、小贯众、囊距翠雀
方剂 桂枝汤、雷氏宣透膜原法、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败毒散、薄荷黄豆猪肉汤、麻黄汤、银蒲羌蒡酒、姜醋茶
中成药 达斯玛保丸、复方银花解毒颗粒、精制银翘解毒片、金感康胶囊、金莲清热颗粒、感冒止咳颗粒(冲剂)、维C银翘片、苦甘颗粒、十二味翼首散、正柴胡饮颗粒
概述

流行性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系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nm,球形丝状基因组为RNA病毒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A型)流感病毒、乙型(B型)流感病毒和丙型(C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甲型流感病毒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例如1997年在香港肆虐的流感,以致政府须屠宰150万只鸡。甲型病毒可按结构划分,例如甲型H5N1毒株(香港流感病毒)、甲型H3N2(1995年在武汉发生)、甲型H1N1(1995年在德国发生)等。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是常见自然现象主要是H和N的变异。所谓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两大蛋白质。H是红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其作用像一把钥匙帮助病毒打开宿主细胞大门;N是神经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能够破细胞受体,使病毒宿主体内自由传播根据H和N的形态,甲型流感病毒可由15种H型和9种N型进行排列组合比如H1N1和H5N1等。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无再分亚型。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流感患者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空气中大约存活小时污染用品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

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2)一般规律;先城市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 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乏力症状可持续1~2周;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有少数患者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着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流感后可发展肺炎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分型

单纯流感

急性起病,体温39~40℃,伴畏寒、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可有流涕、鼻塞、干咳等。查体: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红肿,无分泌物肺部可及干性啰音。

肺炎流感

少见,多发生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发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肺炎,混合细菌病毒肺炎。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 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毒性流感

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瞻望、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胃肠炎型流感

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

1、呼吸系统细菌气管炎细菌支气管炎、肺炎

2、Reye综合症 Reye综合症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年龄为12~16岁,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可能与服用阿斯匹林有关。

3、其它: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

流行性感冒的鉴别与诊断

流行及大流行期间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但流感早期散发病例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临床检查

<ul>
  • 常规,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
  • X线检查
  • 体液免疫检测
  • 细菌培养
  • 毒性传染病免疫学检测
  • ul>

    诊断分类

    疑似病例

    1. 近期本地或邻近地区“上感”病人明显增多。
    2. 出现急性畏寒、高热头痛浑身酸痛乏力中毒症状,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3. 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但发病急而恢复快,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4. 流感流行期“上感”患者

    符合上述①和②或③或④项者,为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

    1. 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
    2. 测定恢复血清抗体急性期有≥4 倍升高。

    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多种病毒引起,多为散发,起病较慢,上呼吸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是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主要表现。成人多为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方剂汇www.fane8.com],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痊愈。

    2、流感伤寒型钩体病:夏秋季多发,有疫水接触史,临床除发热外,腓肠肌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实验室检查可通过显凝实验检测抗体,若抗体价为1:400以上增高,考虑该病,通过血培养可诊断。

    3、链球菌咽炎 该病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WBC 中性细胞增高,血培养( )。

    4、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 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5、支原体肺炎 也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治疗

    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病毒治疗

    1、可减少病毒排毒量,抑制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肺炎并发症

    2、药物

    1)金刚烷胺为M2离子阻断剂,可阻断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对甲型流感有效。发病48h内用药效果好。用量成人200mg/天,老人100mg/天,小孩4-5mg/kg/天;用法:分2次口服疗程3-4天;副作用口干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2)甲基金刚烷胺用量: 100-200mg/天,用法:分2次口服,其抗病毒活性金刚烷胺高2-4倍,且神经系统作用少。

    3、注意事项孕妇神经精神异常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且此两种药物发生耐药。

    中药治疗

    流感一症,分为外感内伤两种

    外感,是感受外来邪气,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之类。

    内伤由于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如四逆汤、白通汤、封髓丹、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之类。

    外感患者元气尚且充足内伤患者元气极为虚弱,从患者眼神就可分别两者不同流感就属于内伤感冒。

    流感预防

    <ul>
  • 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 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
  •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 医护人员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 患者用具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 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 注射流感疫苗
  • ul>

    疫苗预防

    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老人儿童严重慢性患者免疫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下列情况禁用: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患者,妊娠早期,6个月以下婴儿

    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法接种

    药物预防

    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对甲型流感有一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

    人禽流行性感

    参看:流感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流感 influenza A ( H5N1 ) virus ( Avian influenza virus) )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1997年5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同年8月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流感这是世界首次证实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之后相继有H9N2、H7N7亚型感染人类和H5N1再次感染人类的报道。

    世卫组织流感警告级别

    1. 一级:流感病毒动物传播,但未出现人感染的病例
    2. 二级:流感病毒动物传播这类病毒曾造成人类感染,因此被视为流感流行的潜在威胁。
    3. 三级:流感病毒动物间或人与动物传播这类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范围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现人际间传播情况
    4. 四级: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在这一级别下,流感蔓延风险上一级别显著增加”。
    5. 五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比如美洲)至少两个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尽管大多数国家这一级别下仍不会受显著影响,但五级警告意味着大规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应对疫情采取措施时间已经不多
    6. 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发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疫情正在蔓延。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