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皮质变薄

双肾皮质是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病变所导致的皮质变薄。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未阶段。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病变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概述

双肾皮质变薄原因

小球病变引起的肾内动脉硬化,肾内动脉硬化可进一步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②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引起小球损害。当部分小球受累,健存肾单位小球滤过率代偿性增高,这种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可使健存小球硬化,终至肾功能衰竭;③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长期血压状态引起缺血性改变,导致肾小动脉狭窄、闭塞,加速了小球硬化,血压亦可通过提高小球毛细血管水压,引起小球高滤过,加速小球硬化;④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正常小球系膜细胞具有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功能,但当负荷过重,则可引起系膜基质细胞增殖,终至硬化。

双肾皮质变薄的诊断

根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起病缓慢病情迁延,尿检异常,常有蛋白尿,有时伴血尿水肿血压。随着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其诊断标准是:

①有水肿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化验有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

病程迁延1年以上。

③除外继发性遗传性肾炎

双肾皮质变薄的鉴别诊断

1.慢性肾炎肾病型与小球肾病鉴别 二者共同点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与低蛋白血症。但小球肾病患者,无镜下血尿,一般也无血压和肾功能不全除非可因严重水肿而出现暂时性的肾功能减退或血压,这二者经利尿消肿后,应很快恢复正常所以凡有镜下甚至肉眼血尿,或持久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者,一般为肾炎而不能诊为肾病。如能对尿蛋白作进一步分析更有助于诊断。小球肾病多呈高度选择蛋白尿;慢性肾炎肾病患者多呈无选择蛋白尿。肾病尿中很少出现FDP而慢性肾炎较多见。此外小球肾病患者绝大部分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敏感,而慢性肾炎肾病患者对该类药物反应差。

2.慢性肾炎普通型与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 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有较大蛋白尿和血压,与慢性肾炎很难鉴别。后者多见于女性,常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多次尿沉渣检查和尿细菌培养阳性,有助于对活动感染性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多以肾小管损害为主,可有高氯中毒,低磷性肾性骨病,而氮质血症尿毒症较轻,且进展很慢。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肾图及肾扫描,如果有二侧肾脏损害不对称的表现,则更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3.慢性肾炎肾病型或普通性与红斑狼疮肾炎的鉴别 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肾组织学改变均与慢性肾炎相似。而红斑狼疮女性好发,且为一系统疾病,常伴有发烧,皮疹[方剂汇www.fane8.com]关节炎等。血细胞下降,免疫蛋白增加,并有狼疮细胞和抗核抗体血清补体水平下降。肾脏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复合物于小球部位广泛沉着,复合物中IgG免疫荧光染色呈强阳性,即“满堂亮”表现。

4.慢性肾炎血压型与原发性血压继发肾损害的鉴别 肾炎发生在青壮年,血压继发肾损害发生较晚。病史非常重要。是血压在先,还是蛋白尿在先,对鉴别诊断起主要作用。在血压继发肾脏损害者,尿蛋白的量常较少,罕见有持续性血尿和红细胞管型。而肾功能的损害相形之下较严重。肾穿刺常有助鉴别。有人发现20%初步诊断为原发性血压者,经肾穿刺确诊为慢性肾炎

5.其他原发性小球疾病 ①隐匿性小球肾炎:临床上轻型慢性肾炎应与隐匿性小球肾炎相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血压和肾功能减退。②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的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补体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此外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可资区别

6.其他 过敏紫癜肾炎糖尿毛细血管间肾小动脉硬化,痛风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淀粉样变累及肾脏等,以上疾病各有特点,诊断慢性肾炎时应予以除外。

7.Alport综合征 常见少年,起病多在10岁前,患者有眼(球形晶体等)、耳(神经性耳聋)、肾(血尿,轻、中度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异常,但此综合征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根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起病缓慢病情迁延,尿检异常,常有蛋白尿,有时伴血尿水肿血压。随着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其诊断标准是:

①有水肿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化验有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

病程迁延1年以上。

③除外继发性遗传性肾炎

双肾皮质变薄治疗预防方法

本病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进行治疗预防,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尽量避免和延缓患者进入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阶段。①避免感染、劳累等加重病情因素。②严格控制饮食,保证充足营养。③积极控制和治疗并发症。④慎用或免用肾毒性和易诱发肾损伤药物。⑤使用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用传统中医疗法改善和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