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

药材 石榕、石蝉草、白檀、秋枫、鼹鼠、虎斑游蛇、喜树果、木蹄、桦菌芝、母草、毛冬瓜、喜树、南山藤、白脚威灵、苦葵鸦葱、褐盖肉齿菌、番杏、毛冬瓜根、短穗草胡椒
方剂 白花蛇舌草龙葵胃癌方、黄芪建中汤、抗腺癌方、八月野藤汤、大黄䗪虫丸、小金丹、安胃汤、萎缩性胃炎方、扶正抗癌汤、露蜂房全蝎酒
中成药 参芪扶正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云芝糖肽胶囊、安康欣胶囊、复方半边莲注射液、枫苓合剂、消癌平片、胃复春胶囊、胃复春片、抗癌平丸
概述

胃癌病因

1.地域环境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门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杆菌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

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慢性炎症过程黏膜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血缘关系亲属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胃癌分类

1.按大体形态分类

(1)早期胃癌 是指组织局限于黏膜黏膜下层胃癌,按肉眼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2)进展期胃癌 是指组织浸润深度已超越黏膜下层胃癌,又可分为息肉型、局限溃疡型、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四类。

2.组织病理学分

可分为腺癌、腺鳞癌、鳞癌、类癌等,绝大多数是胃腺癌。按组织结构不同腺癌还可分为乳头状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按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3种。按组织起源可分为肠型和胃型(弥漫型)。

3.按发病部位分类

可分为胃底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等,不同部位胃癌决定手术术式的不同

胃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肿瘤生长影响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

疼痛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根据肿瘤部位不同也有特殊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胃癌幽门梗阻表现。

肿瘤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如肿瘤侵犯胰腺被膜,可出现向腰背部放射的持续性疼痛;如肿瘤溃疡穿孔则可引起剧烈疼痛甚至腹膜刺激征象;肿瘤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或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黄疸;远处淋巴结转移时,可在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晚期胃癌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胃癌的转移途径

胃癌的扩散和转移有以下途径

1.直接浸润

贲门胃底癌易侵及食管下端,胃窦癌可向十二指肠浸润。分化差浸润性生长胃癌突破浆膜后,易扩散至网膜结肠、肝、胰腺等邻近器官

2.血行转移

发生晚期,癌细胞入门静脉或体循环向身体其他部位播散,形成转移灶。常见转移的器官有肝、肺、胰、骨骼等处,以肝转移为多。

3.腹膜种植转移

胃癌组织浸润至浆膜外后,肿瘤细胞脱落并种植腹膜脏器浆膜上,形成转移结节。腹膜种植最易发生于上腹部肠系膜上。直肠膀胱处的种植胃癌晚期的征象。直肠前凹的转移癌,直肠指检可以发现女性胃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性肿瘤

4.淋巴转移

胃癌主要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淋巴转移。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和癌灶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胃癌淋巴结转移通常是循序逐步渐进,但也可发生跳跃式淋巴转移,即第一站无转移而第二站有转移。终末期胃癌可经胸导管向左锁骨淋巴结转移,或经肝圆韧带转移至脐部。

胃癌的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数字化X线胃肠造影技术的应用,目前仍为诊断胃癌常用方法。常采用气钡双重造影,通过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观察作出诊断。早期胃癌主要改变为黏膜异常,进展期胃癌形态胃癌大体分型基本一致。

2.纤维胃镜检查

直接观察黏膜病变的部位范围,并可获取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方剂汇www.fane8.com],是诊断胃癌最有方法。采用带超声探头的纤维胃镜,对病变区域进行超声探测成像,有助于了解肿瘤浸润深度以及周围脏器淋巴有无侵犯和转移。

3.腹部超声

胃癌诊断中,腹部超声主要用于观察胃的邻近脏器别是肝、胰)受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4.螺旋CT与正电子发射成像检查

多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立体重建和模拟内腔镜技术是一种新型无创检查手段,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术前临床分期。利用胃癌组织对于氟和脱氧-D-葡萄糖(FDG)的亲和性,采用正电子发射成像技术(PET)可以判断淋巴结与远处转移病灶情况准确较高

5.肿瘤标记

血清CEA、CA50、CA72-4、CA19-9等肿瘤相关抗原可升高,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有助于判别肿瘤的预后及化疗的疗效

胃癌的诊断

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符合胃癌特点,且X线气钡双重造影或内镜发现占位性病变,即可临床诊断胃癌,但最终确诊胃癌须根据活组织检查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凡有下列情况者,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1.胃溃疡患者严格内科治疗症状仍无好转者;

2.40岁以后出现中上腹不适疼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明显食欲缺乏和消瘦者;

3.年龄40岁以上,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不典型增生,近期症状加重者;

4.既往有慢性胃病史,大便潜血检查,发现便潜血阳性,持续2周以上者;

5.胃息肉大于2cm者。

通过胃镜检查及活检获得胃癌定性诊断后,还需进行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行胃癌的分期诊断(TNM分期)。准确的分期对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甚为重要。TNM分期主要通过描述原发胃癌病灶的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状况,再根据T、N、M的不同分期的组合来确定总分期(0,Ⅰ~Ⅳ期),分期越高病情越晚、生存期越短。

胃癌治疗

1.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术 则为整块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润胃壁在内的胃的部分全部,按临床分期标准整块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

(2)姑息性手术 原发灶无法切除,为了减轻由于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引起的症状而作的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口、穿孔修补术等。

2.化疗

用于根治性手术术前、术中和术后,延长生存期。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适量化疗,能减缓肿瘤发展速度,改善症状有一定的近期效果。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必辅助化疗,有下列情况者应行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癌灶面积大于5厘米;多发癌灶;年龄低于40岁。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姑息手术后、根治术后复发者需要化疗。

常用胃癌化疗给药途径口服给药静脉腹膜给药动脉管区域灌注给药等。常用口服化疗药有替加氟、优福定、氟铁龙等。常用静脉化疗药有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阿霉、依托泊苷、甲酰四氢叶酸钙等。近年来紫杉醇草酸铂、拓扑酶抑制剂、希罗达等新的化疗药物用于胃癌治疗

3.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针对性地损伤细胞,减轻正常细胞损害。目前胃癌靶向治疗药物种类作用均有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细胞凋亡促进剂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等。

4.其他治疗

胃癌免疫治疗包括非特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卡介苗、香菇多糖等;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死因子等;以及过继性免疫治疗淋巴细胞激活后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等的临床应用。抗血管形成基因是研究较多基因治疗方法,可能在胃癌治疗中发挥作用

5.支持治疗

旨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包括镇痛、纠正贫血、改善食欲、改善营养状态、缓解梗阻、控制腹水心理治疗等。

胃癌的预后

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早期胃癌治疗后预后较好贲门癌与胃上1/3的近端胃癌比胃体及胃远端癌的预后要差。女性男性预后要好。60岁以上胃癌患者术后效果较好,30岁以下预后很差。

胃癌预防

1.改变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豆类食物牛奶鲜鱼、肉、蛋。提倡食用大蒜绿茶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进食不宜过快、过烫、过硬;少食熏腌食品,避免高盐饮食

3.少饮烈性酒,不吸烟。

4.做好粮食防霉去霉工作,保护食用水卫生

5.积极治疗溃疡慢性胃炎治疗胃内幽门杆菌感染。

6.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的普查。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