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无计划性

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精神异常。人格障碍导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方面的障碍,但是思维和智能方面无异常,意识清晰。这类人的人格缺陷是持久的、顽固的,多数延续到成年阶段,甚至终身不能改变。无情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大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谋。反社会人格障碍也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一类。

概述

行为计划性的原因

病态人格或反社会人格障碍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阐明。以下是有依据相关资料

1、遗传:本症在亲属中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成正相关,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越高。有资料表明,患者双亲的异常脑电图率较高:单卵孪生子的性格一致率较高,脑电图很相似,犯罪率超过双卵孪生子。病态人格的寄养子女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较高的病态人格发生率。

2、大脑发育不良:脑电图检查证实该类人格患者大脑发育不成熟,可能有过大脑损害。从病理心理学分析,患者心理行为具有幼稚很不成熟特征,是人格成熟病理变化。

3、家庭社会环境:不少调查表明,童年精神创伤、不和睦家庭关系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社会环境因素在致病上亦起重要作用人类人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幼儿儿童期,这已是公认的事实。

行为计划性的检查

这一类型的人障碍常表现如下:

1、高度攻击性患者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已众所周知,然而有一些并无攻击行为。反社会人格可分为具有攻击型行为和不具有者二类,前一类具有终生发生人身暴力的倾向。

2、无羞惭感:传统认为此类人无羞惭感,缺乏与焦虑相关植物神经反应(包括皮肤直流电反应)。

3、行为计划性:无情人格障碍患者行为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谋。

4、社会适应不良:适应不良此类人格障碍患者重要特征由于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从经验中取得教益,因此本症是一种持久牢固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

行为计划性的鉴别诊断

行为紊乱奇特颅内肿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之一。颅内肿瘤伴发的精神障碍是指颅内肿瘤侵犯脑实质压迫邻近的脑组织或脑血管,造成脑实质破颅内压增高伴发的精神障碍,患颅内肿瘤患者约有40%~100%的人可出现精神症状

(1)躯体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视力减退是脑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3种主要表现。由于脑瘤扩张生长约有80%的颅内肿瘤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①头痛。②呕吐。③视盘水肿。其他约有1/3的颅脑肿瘤病人经常发生痉挛发作。颅内压增高还可有抽搐,立位时平衡不良,三叉神经分布区有压痛,展神经麻痹,复视,头晕,猝倒等。在急性或亚急性病例中,尚可有脉搏血压呼吸变化。脉搏可减慢至每分钟50~60次之间,呼吸转慢而变深。颅压持续增高时[方剂汇www.fane8.com]脉搏可增快且不规律

(2)精神症状颅内肿瘤的一般性精神症状包括意识模糊,遗忘综合征,痴呆以及较为少见的躁郁样和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

自杀行为: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行为。自杀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发展过程日本学者长冈利贞指出,自杀过程一般经历: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变化+思考自杀的方式选择自杀的地点时间~采取自杀行为。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情境的人,自杀过程有长有短。

冲动行为:指突然产生、通常导致不良后果行为暴力行为(violentbehavior)指故意造成财物或他人身心伤害的行为,攻击对象可以是自己、他人或物体。对他人的攻击包括:躯体攻击和性攻击,可造成致伤、致残、致死的后果。对物体攻击可引起经济损失。除了显现的具体行为外,冲动和暴力倾向尚可表现为潜在行为,如威胁性言语或姿态。WHO(2002)对暴力行为下了一个更为宽泛的定义:威胁要使用或已确切故意使用针对自身、他人、特定人群或特定社会的武力或权力,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损伤、死亡、心理伤害、畸形或生存条件被剥夺。

强迫行为: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自我强迫与有意识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行为计划性的缓解方法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矫正儿童少年品行障碍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尤其要进行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育,让儿童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不能光享受,还应履行义务责任

父母注重自身的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道德榜样,为孩子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儿童少年不良行为倾向,要及时时行教育、批评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掉以轻心,甚至包庇纵容,以免酿成恶果。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