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postpartum abdominal pain),为中医病名。孕妇分娩后,由于子宫的缩复作用,小腹呈阵阵作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西医称":宫缩痛":、":产后痛":,属生理现象,一般不需治疗。若腹痛阵阵加剧,难以忍受,或腹痛绵绵,疼痛不已,影响产妇的康复,为病态,应予治疗。

药材 地笋、干地黄、鸡爪风、红泽兰、紫青藤、青蟹、蚺蛇膏、芦子、大四块瓦、大叶风沙藤、九节茶、云南丹参、牿岭勾儿茶、紫背草、火棘、黄鳝藤、大山豆、吊岩风、大香附子、太平莓
方剂 枳实芍药散、当归生姜羊肉汤、附子粳米汤、缓中葱白汤、当归元胡酒、当归活血散、翅卫茅酒、鸡冠花酒、羊肉生地黄汤、生姜红糖酒
中成药 参茸鹿胎丸、补血益母丸、茸坤丸、少腹逐瘀胶囊、失笑散、参茸鹿胎膏、益母草颗粒、补血益母糖浆、益母草颗粒(冲剂)、益母草软胶囊
概述

产后腹痛的病因

中医认为,产后腹痛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通常分瘀阻胞官和气血两虚两种证型。产后腹痛,若因去血过多而痛者,为血虚痛,若因恶露去少及淤血壅滞者为有余痛,若因饮食而痛者,必恶食胀闷;若因风寒乘虚入胞宫作痛者必见冷痛形状

1.瘀阻胞官

多为产后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可由于产后伤血,百脉空虚,血少气弱,推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而瘀滞;也可由于产后虚弱,寒邪乘虚而入,血为寒凝,瘀血内停,不通则痛而致。

2.气血两虚

可因血虚体质,或产时失血过多,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气血虚弱,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迟滞而痛;亦可产后起居不慎,寒邪乘虚而入,或饮食生冷,血为寒凝,或产后情怀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产后恶露排泄不畅而致。

产后腹痛的临床表现

产后至产褥期内出现小腹部发性剧烈疼痛,或小腹隐隐作痛,多日不解,不伴寒热,常伴有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排出不畅;或恶露量少,色淡红

1.气血虚弱

证见产后小腹疼痛,喜暖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2.血瘀阻滞

证见产后小腹疼痛,拒按,腹部明显冷感[方剂汇www.fane8.com],得热则减,恶露量少、色紫黯、夹血块,胸胁胀痛,四肢不温,面色青白,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产后腹痛的检查

酌情进行腹部MRI检查、腹部平片检查等。

产后腹痛的诊断

根据产妇素体虚弱,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情志不遂,或当风感寒史,以及产后至产褥期内出现小腹部发性剧烈疼痛,或小腹隐隐作痛,多日不解,不伴寒热,常伴有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排出不畅;或恶露量少,色淡红等表现可以诊断。

产后腹痛的鉴别诊断

如果腹痛剧烈并伴有其他兼证,如发热、腹泻,或有症瘕病史等,应注意是否有其他病变。

产后腹痛的辩证施治

产后腹痛,首辨虚实。血有留瘀而痛者,实痛也;无血而痛者,虚痛也。一般可以痛的性质恶露的色、质、量辨其虚实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虚者补而充之,实者行而通之。

产后腹痛病大多是瘀和寒引起,但也有失血过多子宫失于滋养而表现隐痛空空、恶露色淡的,此当以补养法治疗。分娩时防止产后出血,产后勿食生冷注意保暖,情志要舒畅,在产后即服3~5剂生化汤,可以减少或预防此病发生

1.气血虚弱

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圣愈汤加减或当归补血汤。

2.血瘀阻滞

治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方用生化汤加减或失笑散。

3.伤食

治宜益气补中,理气健脾,方用异功散加山楂神曲

4.宫寒

治宜暖宫散寒,方用香桂散,即佛手散加桂心。

产后腹痛的预防

1.产后腹痛多见于经产妇,故应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2.产妇产后应消除恐惧精神紧张注意保暖产后可以服用生姜红糖汤,切忌饮冷受寒。

3.密切观察子宫缩复情况注意子宫高度恶露变化。如疑有胎盘胎衣残留,应及时检查处理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