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残伤行为

自残是一种故意破坏自己身体组织的举动,但本质上,它并非像自杀一样,要让自己死去。据估计,在一般族群中,有4%曾有过自残的经验,1%达到严重程度。在求诊精神科的自残族群中,70%割伤自己的皮肤,可能是手掌、手腕、手臂或大腿等等,其他常见的方式包括撞头、捶手、香烟烫、绝食等等。

概述

自我残伤行为原因

根据国际精神医学界,自残行为大致归纳七种动机

一、调节情绪

这是自残者最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个人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愤怒强烈焦虑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方式别是求学的少年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常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家长教师应多注意

二、自我惩罚

对自己较无自信,或容易自责的人会用自残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以及惩罚自己的不是之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过度要求与批评可能会孩子心中下一个过度严苛,让孩子变得自卑未来遭遇挫折或表现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

三、影响人际

自残者身边不乏有关切他的家人朋友教师,但自残者每每让关切者感到疲累、挫败,甚至让人不想理会,因为他惯以自残行为操弄他人或吸引关心,甚至控制身边重要的人

四、标榜独立

对方要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例如亲密伴侣要求分手、老板要炒自己鱿鱼,这时出现的自残行为是为了表达独立自主,显示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对方不可能控制他的

五、抵抗解离

解离状态(dissociation),是当人面很大心理压力时,会让自己变得麻木希望能忽视痛苦。但麻木让人失去活着的感觉因此借着自残,让自己感觉痛楚,重新取得活着的感觉

自残者心理有困扰

六、抵抗自杀

这项功能乍听吊诡,其实也合理。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个程度,自残者可能考虑自杀;在尝试自杀前,如果以自残来减轻某部分负面情绪就可能远离自杀。因此,自残或许是自杀的保护因子,提醒自己或他人,的确有心理困扰,必须积极面对与处理

七、追求刺激

人体受伤时,脑部同时分泌“脑内啡”(endorphin),让人产生欣快的感觉,将痛苦驱除。有时候,自残也会引发像坐云霄飞车或高空弹跳的快感。少年集体公开割腕,常常是用这种自残行为,一同追求快感,并借以建立同侪认同。

伤害身体会痛,但自残者常认为:“伤口一点都不痛,心比较痛。”这里的“心”,可能就是上述七种心理原因之一。

面对自残者,其家人亲友应将眼光从不痛的伤口,转移到会痛的心,找机会倾听自残者描述他们所面对的困境,支持他的情感想法,陪伴他们用正向的方式解决问题。许多自残者也同时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等,如果自残者或关怀者遇到困难,应找专人协助。

自我残伤行为的诊断

常见形式包括:撞头,咬手,过度摩擦抓挠身体

首先,为了详细描述患者的自残行为,探索行为生理社会环境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需要进行相关生理机能分析(Wacker, Northup &;amp; Lambert, 1997)。包括如下项目:观察人群; 自残行为之前, 之后和过程具体表现; 行为发生时间地点。获得的相关信息可望解释自残行为原因

数据收集之前,决定调查分析具体行为十分重要分析重点应为一种具体行为(例如,咬手腕而不是一类行为(例如,自残)。如将几种具体自残行动归为一个大类会对每种行为不同起因分析造成困难。例如,一个孩子的自残行为包括咬手腕和过度抓挠身体两种行为分别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Edelson, Taubman and Lovaas, 1980)。前者可能是灰心沮丧的反应后者可能是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

数据收集过程之中,自残行为显著特点应予以记录,例如发生频率时长严重程度患者所处的客观和社会环境情况也应记录。客观环境项目包括:背景教室食堂操场);光线自然光,白炽光);声音(修草机,其他孩子的尖叫)。同时记录环境中其他人的姓名代号,例如[方剂汇www.fane8.com]教师父母工作人员,访问者,其他学生/患者记录的其他要素还包括每天具体时间和每周具体时间

自我残伤行为的鉴别诊断

自杀行为包括自杀姿态,自杀企图与既成自杀。显然不可能实现的自杀计划和举动常被称作自杀姿态;它们主要表示一下意愿而已。然而,对于自杀姿态也不可掉以轻心;它们是强烈的呼救信号,必须予以彻底检查,设法治疗,缓解痛苦预防下一次的自杀企图,尤其应引起注意的是20%的企图自杀者会在1年内再次尝试自杀,其中10%的人最终以自杀了结了生命。也许因为行为自我毁灭的意愿较轻,较含糊,犹豫不决或者行动致命能力较低的缘故,自杀企图是一种不成功的自杀行动。大多数企图自杀者在寻死的问题上都存在矛盾心理,自杀企图可能是在祈求帮助强烈的求生欲望挫败了自杀企图。既成自杀以死亡告终。既成自杀与自杀企图间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因为自杀企图也包括那些决定寻短但由于被及早发现或抢救及时而未亡者的行动而且也有自杀企图者失手造成致命的既成自杀。

自我毁灭行为直接的(通常包括自杀意念,自杀企图与既成自杀)也有间接的(特征是虽无寻短见的意图,却从事危及生命冒险行为,常常无意识地反复实施,最终可能自我毁灭)。间接性自毁的行为有饮酒过度,药物滥用,大量抽烟,过量饮食,忽视健康,自伤,多次手术癖,绝食,犯罪行为以及驾车鲁莽等。

常见形式包括:撞头,咬手,过度摩擦抓挠身体

首先,为了详细描述患者的自残行为,探索行为生理社会环境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需要进行相关生理机能分析(Wacker, Northup &;amp; Lambert, 1997)。包括如下项目:观察人群; 自残行为之前, 之后和过程具体表现; 行为发生时间地点。获得的相关信息可望解释自残行为原因

数据收集之前,决定调查分析具体行为十分重要分析重点应为一种具体行为(例如,咬手腕而不是一类行为(例如,自残)。如将几种具体自残行动归为一个大类会对每种行为不同起因分析造成困难。例如,一个孩子的自残行为包括咬手腕和过度抓挠身体两种行为分别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Edelson, Taubman and Lovaas, 1980)。前者可能是灰心沮丧的反应后者可能是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

数据收集过程之中,自残行为显著特点应予以记录,例如发生频率时长严重程度患者所处的客观和社会环境情况也应记录。客观环境项目包括:背景教室食堂操场);光线自然光,白炽光);声音(修草机,其他孩子的尖叫)。同时记录环境中其他人的姓名代号,例如,教师父母工作人员,访问者,其他学生/患者记录的其他要素还包括每天具体时间和每周具体时间

自我残伤行为治疗预防方法

针对引起自残行为病因进行预防,例如:一些体内含量不足孤独儿童时,他们原有的眼睛行为,随着钙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同时语言功能得到增强。干预手段营养药物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生理机能异常从而减少自残行为。特定药物可以增加血清或者降低多巴胺,然而圣地亚哥孤独症研究中心接到的成千上万份家长报告,证明在服用了维生素B6,钙口服药剂和DMG之后,儿童患者的自残行为明显减少,某些情况还可能完全消失。这些报告还显示,如果儿童饮食进行控制,例如不进食谷胶类或含奶蛋白食品他们的严重行为问题很快减少;不再进食某些引起过敏的食品也能收到同样效果

多些关注儿童,尤其有自残行为的人群,给予关心并与其交流,排除各种引发的缘由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