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amebicdysentery),又称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amebiasis),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病变多在回盲部结肠,易复发变为慢性。原虫亦可由肠壁经血流—淋巴或直接迁徙至肝、肺、脑等脏器成为肠外阿米巴病,尤以阿米巴肝脓肿最为多见。

药材 紫背菜、蛇莓、金锦香、铁苋菜、大蒜、隔山香、飞扬草、小一支箭、黄葵、崖松、文竹、翻白草、土茶、苦豆子、黄秦艽
方剂 姜梅茶、痢疾芩连丸、紫参汤、白头翁浸酒、白头翁汤、乌梅肉姜茶、四煨汤、乌梅肉茶、阿米巴痢疾方、姜茶乌梅粥
概述

简介

痢疾阿米巴(溶组织阿米巴,Amoebahistolytica)为人体唯一致病性阿米巴,在人体组织粪便中有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和包囊三种形态。滋养体在体外抵抗力薄弱,易死亡。包囊外界抵抗力强。

(一)滋养体大滋养体20~40μm大小,依靠伪足作一定方向移动,见于急性患者粪便或肠壁组织中,吞噬组织和红细胞,故又称组织型滋养体。小滋养体6~20μm大小,伪足少,以宿主肠液细菌真菌为食,不吞噬红细胞亦称肠腔型滋养体。当宿主健康状况下降,则分泌溶组织酶,加之自身运动而侵入肠粘膜下层,变成大滋养体;当肠腔条件改变不利于其活动时变为包囊前期,再变成包囊。滋养体在传播上无重要意义

(二)包囊多见于隐性感染者慢性患者粪便中,呈圆形、5~20μm大小成熟包囊具有4个核,是溶组织阿米巴的感染型,具有传染性包囊外界抵抗力较强,于粪便中存活至少2周,水中5周,冰箱中2个月,对化学毒剂抵抗力较强,能耐受0.2%过锰酸钾数日,普通饮水消毒的氯浓度对其无杀灭作用,但对热(50℃)和干燥敏感

组织阿米巴的培养需有细菌存在,呈共生现象目前无共生培养已获成功,为纯抗原制备及深入研究溶组织阿米提供条件

疾病概述

阿米痢疾是由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变主要盲肠与升结肠。临床上以腹痛、腹泻、排暗红色果酱大便特征本病易变为慢性,并可引起肝脓肿并发症

阿米痢疾分布遍及全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见,毒力较强的虫株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呈稳定地方性流行。感染率与社会经济水平卫生条件人口密度等有关。如温带发达国家感染率为0%~10%,热带发展中国家则可达50%以上,农村患者多于城市。夏秋季发病较多,男多于女,典型的年龄曲线高峰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多呈散发性水源性流行偶有发生我国近年来急性阿米痢疾和肝脓肿病例,除个别地区外,已较为少见,某些地方感染率已不到10%。

阿米痢疾预后一般良好,与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是否及早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有关。暴发型患者、有脑部迁徙性脓肿、肠穿孔及弥漫性腹膜炎等患者预后较差。

病状分类

普通

起病多缓慢。常以腹痛、腹泻开始。腹泻日数次至十余次。里急后重程度不一。大便中等, 常有脓血粘液, 典型粪便果酱样, 有腐败腥臭也可表现为单纯性腹泻。右下腹压痛明显病程数日或数周可自行缓解, 若不治疗, 易复发。

发型

少见。起病急, 高热, 恶寒, 腹泻日十余次, 便前剧烈腹绞痛, 里急后重明显大便粘液血性血水样, 奇臭。并有呕吐、失水、迅速虚脱。体检见腹胀明显腹部弥漫性压痛, 肝肿大。不及时抢救, 并发肠出血、肠穿孔, 可致死亡。

慢性

症状持续存在反复发作。常为腹痛、腹胀,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因长期功能紊乱患者可有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症状。因结肠肠壁增厚偶可触及块物, 有压痛

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1~2周(4日至数月),临床表现有不同类型

(一)无症状型(包囊携带者)此型临床常不出症状多个粪检时发现阿米包囊

(二)普通型起病多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常无发热,腹痛轻微,腹泻,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血与组织混合均匀果酱样,具有腐败腥臭味,含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与大量红细胞成堆,为其特征之一。病变部位低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压痛以右侧为主。以上症状可自行缓解。亦可治疗不彻底而复发。

(三)轻型见于体质较强者,症状轻微,每日排稀糊或稀水便3~5次以内,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无腹泻,仅感下腹不适或隐痛,粪便偶见粘液或少量血液,可查及本病包囊和滋养体。无并发症,预后佳。

(四)暴发型少见,可因本病原感染严重,或并发肠道细菌感染以及体质虚弱,可呈暴发型。起病急骤,有明显中毒症状,恶寒、高热、谵妄、中毒性肠麻痹等。剧烈腹痛与里急后重,腹泻频繁,每日数十次,甚至失禁,粪呈血水、洗肉水或稀水样,颇似急性菌痢,但粪便奇臭,含大量活动阿米巴滋养体为其独特腹部压痛明显。常因脱水至外周循环障碍、或伴意识障碍,甚至出现肠出血、肠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预后差。

(五)慢性型常因急性治疗不当所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使临床症状反复发作,迁延2月以上或数年不愈。常因受凉、劳累、饮食不慎等而发作。患者常觉下腹部胀痛,久之乏力、贫血及营养不良。右下腹可及增厚结肠,轻度压痛肝脏可肿大伴有压痛等。粪便内可混有脓血、滋养体,有时有包囊

(六)其它型阿米巴病可见泌尿道、生殖系统皮肤等处感染,但极少见亦可并发症起病,容易误诊。

并发症状

并发症分肠内、肠外两大类:

(一)肠内并发症当肠粘膜溃疡深达肌层并侵及血管,可引起不同程度肠出血及肠穿孔,急性穿孔可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或腹腔脓肿慢性穿孔较急性穿孔多见。腹部X线检查见膈下游气体可确诊。亦可引起阑尾炎。阿米巴瘤(结肠肉芽肿)不见,为结肠慢性炎性增生反应形成肉芽肿,可致肠套叠或肠梗阻。活检有助于诊断。

(二)肠外并发症以肝脓肿最为多见,脓肿穿破可延及附近组织器官经血路可直接累及脑、肺、睾丸前列腺、卵巢等。

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liverabscess)可发生本病过程中,或者病后数周至数年多以长期规则发热起病,体温可达39℃以上,以弛张热型多见,常伴右上腹或右下胸部疼痛肝脏进行性肿大,压痛显著主要临床表现。脓肿多数为单发,且多在肝右叶,其原因多与右叶大,占整个肝脏体积的4/5,且肠道病变多在回盲部,该处大部血液循环经肠系膜静脉流入肝右叶有关。肝脓肿若位于左叶,可在较短时间出现明显局部症状与体征,但诊断较难脓肿表浅可有局部压痛或具波动感,此时行肝穿刺见猪肝色、腥臭气味的脓汁,内含溶解死的肝细胞、红细胞脂肪、夏科雷登结晶等,滋养体不多见,可在脓腔壁中找到,但未发现包囊。若合并细菌感染,则脓腔内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

慢性病例发热多不明显,可有消瘦、贫血、营养良性水肿等。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早期多增高,后期降至正常粪便检查原虫阳性不高。此时十二指肠引流C管胆汁中可见滋养体。

功能检查,转氨酶大多正常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X线检查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受限,局部隆起更是诊断意义。左叶脓肿时,钡餐检查可见胃小弯受压和胃体左移现象。B型超声波同位素肝脏扫描、CT扫描、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阿米巴肺脓肿多继发于肿脓肿,其主要症状细菌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相似。若并发支气管肺瘘时[方剂汇www.fane8.com],可咳出大量咖啡脓液。若并发胸膜炎时可有胸腔积液,如呈咖啡色有助于诊断。阿米心包炎较少见,可由左叶阿米巴肝脓肿穿入心包而致。症状细菌心包相似,是本病危险并发症

阿米痢疾可出现肠道并发症与肠外并发症

(1)肠道并发症

①肠出血:肠壁溃疡累及血管,可造成肠出血。出血量多少不等,大出血时患者往往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及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表现。

②肠穿孔:多见于暴发型。穿孔部位盲肠阑尾及升结肠为多见。急性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病情严重慢性穿孔造成周围组织粘连,形成局部脓肿

阑尾炎:阿米阑尾炎症状与普通阑尾相似,易形成脓肿若有慢性腹泻或阿米巴痢疾病史,粪便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则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④非痢疾结肠病变:系由增生性病变所引起,包括阿米巴瘤、肠道阿米巴性肉芽肿及纤维性狭窄。阿米巴瘤为大肠壁的炎性假瘤,以腹痛和大便习惯改变最多部分伴间歇性痢疾,可诱发肠套叠和肠梗阻主要体征为:右髂扪及可移动的、光滑的鹅卵形或肠曲样块物,X线上见占位性病变,对抗阿米治疗良好效果

(2)肠外并发症阿米巴滋养体可自肠道经血液淋巴蔓延至远处器官而引起各种肠外并发症,如肝、肺、胸膜心包、脑、腹膜及泌尿生殖道等,形成脓肿溃疡,其中以肝脓肿最为常见

症状体征

1.病史 注意起病缓急,有无发热及中毒症状、腹痛、腹泻,大便次数性状,尤其注意有无红色糊状、呈果酱样、有恶臭味大便注意发病诱因

2.体检 注意一般情况腹部压痛部位有无肝脏肿大及压痛、叩痛。

疾病病因

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或接触史,对婴幼患儿尤为重要

流行病学

慢性患者恢复患者包囊携带者本病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水源蔬菜瓜果食物消化道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手、用品苍蝇蟑螂等间接经口传播人群普通易感,感染后不产生免疫力(即不产生保护性抗体),故易再感染。本病遍及全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中国多见于北方。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成人多儿童,大多为散发,偶因水源污染因素而暴发流行。

发病机理病理改变:阿米包囊进入消化道后,于小肠下段被胰蛋白酶等消化液消化,虫体脱囊逸出,并反复分裂形成多数小滋养体,寄居于回盲肠结肠部位健康宿主中小滋养体随粪便下移,至乙状结肠以下则变为包囊排出体外并不致病。在适宜条件下,如机体胃肠功能降低;某些细菌提供游离基因因子增强滋养的毒力;滋养体释放溶酶体酶、透明质酸酶、蛋白水解酶等并依靠其伪足的机械活动,侵入肠粘膜,破组织形成脓肿及潜形(烧杯状)溃疡,造成广泛组织可深达肌层,大滋养体随物质血液肠道排出,呈现痢疾症状

慢性病变中,粘膜上皮增生,溃疡底部形成肉芽组织溃疡周围见纤维组织增生肥大,形成阿米巴病。滋养体亦可进入肠壁静脉、经门脉或淋巴管进入肝脏,引起肝内小静脉栓塞及其周围炎,肝实质死、形成肝内脓肿,以右叶为多。并可以栓子形式流入肺、脑等,形成迁徙性脓肿肠道滋养体亦可直接蔓延及周围组织形成直肠阴道瘘或皮肤粘膜溃疡等各种病变。个别病例可造成肠出血、肠穿孔或者并发腹膜炎、兰尾炎。

显微镜下可见组织为其主要病变,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细胞浸润。若细菌感染严重,可呈急性弥漫性炎症改变,更多细胞浸润及水肿死改变。病损部位可见多个阿米巴滋养体,大多聚集在溃疡边缘部位

形成特点

细菌痢疾在发病初期表现为腹泻,而无脓血便,稍后才出现典型的脓血便,引起这种现象原因是由菌痢病人肠道病理变化所致。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在胃内可被胃酸所杀灭。当人抵抗力降低时,痢疾杆菌则经胃进入小肠大量繁殖,有些死亡了的细菌释放出内毒素刺激肠壁使其通透性增加。被吸收到血流的毒素最后可从结肠粘膜排出,使结肠过敏和引起粘膜损害,在此基础上,痢疾杆菌肠道其他细菌粘膜表面粘膜繁殖,进一步产生破作用,引起炎症反应

发病的初期痢疾杆菌分泌的内毒素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末梢,而引起肠管痉挛、肠蠕动增加、肠壁吸收水分减少以及肠壁血管浆液渗出,并出现腹泻;此后,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细胞浸润,伴有大量粘液纤维素渗出,最后形成溃疡、出血,才出现粘液脓血便。

阿米痢疾大便特点,可随肠道的病变转化而不同有的呈液状,有的呈半流动的,甚至为成形的大便,其中可无血液粘液附着。但在痢疾发作时,由于阿米巴在肠壁内繁殖,引起组织死,或因侵袭较深,出血较多死的组织混着血液大便排出,就构成了阿米痢疾所特有的果酱色、鱼冻样、血腥恶臭且粪质较多大便

诊断检查

1.检验大便常规注意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②血常规。③必要时送大便培养痢疾杆菌痢疾阿米巴原虫,入院时及次晨各送一次,以视有无混合感染。

2.特殊检查 慢性病例治疗前后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并刮取标本检查痢疾阿米巴原虫,如疑有并发阿米巴瘤或肠息肉及疑为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肠癌等疾病时,应做纤维肠镜检查及活检或肠道钡剂X线检查。

3.疑似病例 根据条件酌情选送痢疾阿米巴原虫特异性免疫学检查。

4.诊断性治疗 疑似病例可用抗阿米药物作诊断性治疗

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连续3次查不到滋养体和包囊,加强营养必要时输液或输血。

病原治疗

1、甲硝唑(灭滴灵)0.4~0.8g,每日3次,连服5~7日,儿童50mg/kg/日,分3次服,连用3~5日。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滴注。注意本药副作用:偶有恶心、头昏、心悸,白细胞降低等。

2、甲硝磺酰咪唑成人每日g,儿童每日mg/kg,清晨顿服,连用3~5日。

3、氯散糖酸酯(氯胺苯酯)对轻型包囊携带疗效为80~90%,是安全有效的抗肠腔内阿米药物。0.5g每日3次,连服10日。

4、吐根碱(盐酸依米丁)对大滋养体有直接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急性痢疾症状和肠外并发症,但对肠腔内小滋养体和包囊无效。成人每日mg或1mg/kg,深部肌肉注射,连用6日。因其心脏肾脏有副作用,现已少用。

5、抗生素巴龙霉素、土霉素均为0.5g,每日4次,7~10日为疗程,红霉素0.3g,每日4次,5~10日疗程

6、中药胆子苦参子)仁、白头翁大蒜等均可使用。

阿米巴肝脓肿治疗

1、甲硝唑0.4g,每日3次,炎症疗程2~3周,脓肿疗程4周,脓肿小者可穿刺排脓。

2、磷酸氯喹0.5g,每日3次,2日后0.25g,每日3次,连用3周。用药7天未见效可改他药。

3、肝穿刺排脓在用药的同时也可穿刺排脓,脓腔较大可在抽脓后注入土根碱30~60mg。抽出脓液应作培养,若继发细菌感染,应加用敏感抗生素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