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虽可因其原发疾病的不同,精神症状有所差异,但都具有共同特点:精神症状的非特异性。一般起病较急者,以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综合征)为主,多发生在躯体病高峰期;慢性起病及疾病早期及恢复期往往以脑衰弱综合征为主;在疾病晚期可出现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以人格改变或智能障碍为其特征。精神障碍与原发躯体疾病在程度上常呈平行关系,其临床表现也随躯体病的严重程度变化而转变,可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各类精神障碍常反复,交织出现,错综复杂。症状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概述

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病因

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发病原因不清楚,其中白血病是精神障碍主要致病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原因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素质因素人格特征年龄、遗传倾向及个体神经系统功能差异机体反应性等都与精神障碍发生有关。白血病伴发精神症状的出现与白血病的严重并不总呈正比。白血病引起精神障碍的可能因素有:

1.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白血病性脑出血白血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中最常见类型,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倾向,有人统计约占白血病引起神经损害中的32%。这可能是引起精神神经障碍主要原因

2.白血细胞增生和浸润

因为白血药物大多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使白血细胞得以在中枢神经内大量繁殖而出现神经精神障碍

3.中枢神经感染

白血患者由于正常成熟细胞减少和质的缺陷,而抗白血药物又能促使粒细胞减少,抑制细胞体液免疫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应用,均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在防治感染时往往又应用大量抗生素,使某些菌群受到抑制,又促使另外一些菌群得以大量繁殖,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增加了神经精神障碍发生机会

4.能量供给不足

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共同病理生理改变为弥漫性大脑能量需求改变。由于白血病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大脑能量的要求非常敏感,当白血病时,大脑能量需求增长,此时机体发生能量供求矛盾,致使大脑正常生理功能发生紊乱这是此类精神障碍发生主要机制

5.脑低氧

白血病,别是血管、肺和脑部受累,可导致携氧能力不足,或机体有害因素影响下出现微循环障碍等,均可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发生功能受损,这也是发生精神障碍重要机制

6.生物毒素作用

白血病时,如有外源性物质细菌病毒、寄生物化学物质有害气体等侵入机体,其毒素或中间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脑细胞,造成脑细胞受损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精神障碍

7.机体代谢紊乱

白血病时,体液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维生素的不足均可导致代谢酶活性障碍进而影响新陈代谢,使能量供应不足,势必影响功能而出现神经精神障碍

8.应激反应

白血病时,外源性有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作用机体,通过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在这反应中,大脑直接参与,或间接受累,致使其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精神障碍发生

9.个体感性

白血人群只有少数患者发生白血病伴发精神障碍提示这可能与遗传因素个体素质性格缺陷有关[方剂汇www.fane8.com],如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家族史者占2%~8%,高于普通群体性格内向、急躁、固执、任性者躯体疾病时易发生精神障碍大脑功能稳定性差者,如老年人及儿童躯体疾病时易发生谵妄等。

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最为多见,占白血急性期的77%,是脑损害的主要表现,初期为嗜睡状态,以后可发展成昏睡、谵妄状态以致昏迷。

(1)兴奋状态患者可躁动不安

(2)幻觉或妄想状态,有明显幻听、幻视,妄想以被害、关系居多。

(3)抑郁状态,除情绪悲观外,有时有自杀倾向。

2.精神障碍有以下特点 

急性白血病时,以中粒细胞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最为多见,症状也较重,精神症状意识障碍为主。慢性白血病时的精神障碍发生较低症状轻,以其精神障碍为主。精神障碍与血象关系不平行,有的病人精神症状甚至在血象好转时才出现,但它与脑损害密切有关。有神经症状病例大多伴有精神障碍

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诊断

诊断的确立必须具备有以下几点

1.有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2.精神症状的出现与白血病的进展有时间上的联系。一般白血病在先,精神症状发生在其后。

3.精神症状常随白血病的缓解而改善,或因其加剧而恶化。

4.精神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精神疾病

5.严重度达到①现实检验能力减退;②社会功能减退。

白血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治疗

1.对症治疗

由于精神障碍存在影响躯体疾病治疗躯体疾病的改善也需要有个过程,故在治疗开始须同时应用相应精神药物以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原则功能精神疾病不同,①剂量宜小。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时可选用相应的抗精神药物,但剂量宜小。②充分考虑药物的副反应禁忌证,选用同类药品中副反应较少者。意识障碍时抗精神病药须慎用。③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

2.支持疗法

如以意识障碍为主,则需同时施行支持疗法,包括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的补充。

3.心理治疗

应在上述治疗基础同时进行,但一般需在急性期缓解后或等意识障碍恢复后,患者能接受时再施行。心理治疗手段精神障碍种类而定,如抑郁焦虑恐惧等,以言语解释为主;对有幻觉妄想病人症状解释需审时,往往需要等待药物起效后,或患者在稍能接受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引起反感或抵触而拒绝治疗结果会事与愿违;对精神运动抑制或缄默、木僵、孤独、退缩者,要加强行为训练;对那些遗留的痴呆、人格改变者心理治疗往往收效甚微。但心理治疗在早期合并应用时可减少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的发生率。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