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风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称为“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又称为“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症”、“产后痛风”。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产后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出现的类似症状。

药材 黑大豆、鸡爪风、鸟不企、山枝根、小罗伞、鹿肉、半枫荷根、枫香树叶、山龙眼、银牙莲、饭团根、大风艾、白背叶根、薜荔根、野料豆、山甘草根、毛蒌、麋肉
方剂 定崩四物汤、泽兰丸、石脂泽兰散、白术酒、乌骨鸡药酒、补益白薇丸、羊头肉方、猪肾臛、加味右归饮、泻肝四物汤
中成药 驱风苏合丸、风湿止痛丸、照山白浸膏片
概述

产后风的病因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发病机制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所致。常见病因血虚风寒、血瘀、肾虚。

1.血虚

素体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虚损未复,阴虚亏虚,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于濡养,致使肢体酸楚、麻木疼痛

2.风寒

产后百脉空虚,营卫失调,腠理不密,若起居不慎,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稽留关节肢体,使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而痛。

3.血瘀

产后余血未净,流滞经脉,或因难产手术,伤气动血,或因感受寒热,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经脉关节,发为疼痛

4.肾虚

素体肾虚,复因产伤动肾气,耗伤精血,腰为肾之府,膝属肾,足跟为肾经所过,肾之精气血亏虚,失于濡养,故腰膝疼痛腿脚乏力足跟痛。

西医认为本病多由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或血栓静脉炎引起。

产后风的临床表现

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恶风,关节活动不利,甚者关节肿胀。本病多突发,常见于冬春严寒季节分娩者。

产后风的检查

1.查体

关节活动不利,或关节肿胀。病久不愈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2.辅助检查

此病多不伴有器质性疾病,辅助检查抗“O”、血沉均正常也可进一步做血气分析、血钙、类风湿因子、X线摄片等。

产后风的诊断

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产褥期起居不慎,当风感寒,居住环境潮湿阴冷等,突然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恶风,关节活动不利,甚者关节肿胀等症状即可诊断为“产后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产后风的鉴别诊断

1.痹证

产后风的外感风寒型与痹证的发病机制相近,临床表现也类似,病位都在肢体关节。但产后风只发生在产褥期,与产褥生理有关,痹证则任何时候均可发病。若产后身痛日久不愈,迁延至产褥期后,则不属本病,当属痹证论治。

2.痿证

二者病位均在肢体关节,但产后风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特点,有时亦兼有麻木不仁或肿胀[方剂汇www.fane8.com],但无瘫痿的表现,而痿证则以肢体痿弱不用、肌肉瘦削为特点肢体关节一般不痛。

产后风的治疗

中医疼痛部位性质主要依据,结合伴发症及舌脉辨证论治。

1.血虚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等)。

2.外感风寒

肢体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疼痛剧烈,宛如针刺,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遇热则舒,伴恶寒畏风,舌苔薄白,脉濡细,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当归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芍药甘草等)。

3.血瘀证

肢体关节疼痛较重,痛有定处,麻木、发硬、重着,屈伸不利,伴恶露量少,舌暗、苔白,脉弦涩,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羌活地龙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香附益母草牛膝、五灵脂、蒲黄等)。

4.肾虚证

产后腰酸足跟疼痛,伴头晕耳鸣,舌淡暗,脉沉细弦,方用养荣壮肾汤加减(当归川芎独活肉桂、川断、杜仲桑寄生、防风、生姜秦艽熟地等)。

产后风的预后

本病多为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产褥期起居不慎,当风感寒,居住环境潮湿阴冷等引起,若能及时治疗,调摄得当,大多可以治愈,预后较好。若失治、误治,日久不愈,正气愈虚,经脉气血瘀阻愈甚,虚实夹杂。可致关节肿胀不消,屈伸不利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可致痿痹残疾

产后风的预防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注意产褥期护理,避风寒注意保暖,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湿环境;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