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由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EP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PEC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认识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50年代到60年代为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每天3~5次,呈黄色蛋花样带奶瓣,量多。

概述

病原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病因

EPEC比较肯定的致病性是它们对肠道表面具有黏附能力病原菌经口进入小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段生长繁殖,紧密黏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或嵌入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凹陷中,使黏膜特征损伤局部绒毛萎缩,肠功能紊乱,甚至导致肠黏膜死、溃疡,出现腹泻。此外,EPEC尚可产生非洲绿猴细胞毒素(VT),引起肠上皮细胞向肠腔分泌液体全身脏器均可出现非特异性充血、水肿,以心、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明显

病原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2~5天。

2.症状和体征

起病一般较慢,也可急性起病。有饮食不调、添加辅食不当诱因。轻症不发热,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每天3~5次,呈黄色蛋花样带奶瓣,量多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发热、呕吐、食欲缺乏、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在出现肠麻痹前腹泻加重,可出现黏液血便。成人患者急性起病[方剂汇www.fane8.com],有脐周隐痛、腹鸣,偶有里急后重,表现为痢疾样”。

病原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检查

周围血象正常或白细胞计数稍高,大便镜检可见少数红、白细胞,偶可见满视野,有大量脂肪球。

病原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诊断

依据大便培养大肠埃希杆菌性及血清鉴定阳性尚不能确诊,必须同时有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支持,才能诊断为肠病原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病原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别的疾病痢疾沙门肠炎空肠弯曲肠炎、病毒性肠炎幼儿急疹等。

病原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并发症

重度等渗性脱水、代谢性中毒、低钾、低钙、肺炎,心、肝、肾功能障碍,败血症等。

病原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治疗

1.中医治疗

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封闭可减少便次。胃蛋白酶、胰酶、鞣酸蛋白中药肥儿散等,均可促进大便性状好转并增加消化功能。对于重症营养不良患儿,可少量多次输血、人血白蛋白(白蛋白),以改善全身状况

2.西医治疗

(1)饮食疗法 基本同轮状病毒肠炎。人乳喂养是防治幼儿大肠埃希杆菌肠炎有效措施

(2)抗菌治疗 轻型病例可不用抗菌药物。通过调整肠道正常菌群而自愈。对重症婴儿及有败血症者,仍需抗菌治疗

病原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预后

成人预后较好婴儿死亡率较高主要死于脱水、中毒营养不良肺炎等。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