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年长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实验室检查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同时大便培养所得之大肠埃希杆菌做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

概述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病因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是1967年从“痢疾病人大便中分离获得的一组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与志贺菌有类似生化特性,无动力,对乳糖不发酵或发酵缓慢,有共同抗原均为侵袭性致病菌也称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可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炎性反应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菌死亡后释放出内毒素,破细胞形成炎症溃疡,引起腹泻。临床较少见主要侵犯较年长儿童成人。临床表现类似菌痢。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与菌痢不易鉴别。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诊断

确定诊断必须依据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同时大便培养所得大肠埃希杆菌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治疗

1.一般治疗

症状明显患者应卧床休息,按照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饮食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改用稀饭面条等。忌食生冷油腻刺激食物。有失水者应酌情补液。对婴儿失水在体重5%~10%范围者,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口服补液盐溶液(ORS)。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方剂汇www.fane8.com],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2.抗菌治疗

近年来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对各种药物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长,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磺胺、链霉素、氯霉素与四环素大多耐药,临床疗效相应降低。细菌可呈多重耐药性所以对于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抗生素选择,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患者大便标本培养结果进行选择,避免无针对性的滥用。在一地区注意轮换用药。抗菌药物疗效的考核应以粪便培养阴转率为主,治疗结束时阴转率应达90%以上。常用药物包括下列几种

(1)喹诺酮类药物 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优点,近年耐药株逐渐增多,耐药性也可通过质粒介导。对志贺菌感染常用环丙沙星口服疗程3~5天。其他新的喹诺酮类药物对志贺菌感染也有效。

(2)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 疗程7天。根据我们使用结果,治愈率可达95%以上。近年来耐药性逐步增长,疗效有下降趋势。对有磺胺过敏、白细胞计数减少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3)中药治疗 小檗碱,7天为一疗程或用大蒜口服,或马苋煎剂口服或用白头翁汤煎剂口服,均有一效果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