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

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为罕见疾病,患儿发生严重休克、脑病等症状,并导致极其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该病发病迅速,生存者易留有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其临床特点是突发的昏迷和抽搐、休克、BCD、水样腹泻、代谢性酸中毒、肝肾功能障碍。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HSES)主要发生在3~8个月之间的婴儿(平均年龄为5个月),但也有报道发生于15岁。

概述

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病因

病因不清楚,有报道从患儿大便检测到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病毒、埃可病毒,从痰液和咽喉分泌物检出病毒、副流感病毒,但目前无法明确分离到的病原就是病菌。发病机制方面,现认为HSES患儿发病前存在明显引起高热因素,如包被过多。高热可能是关键触发因素,导致肠道血流下降,损害肠黏膜屏障,使肠内毒素进入肝循环。此外患儿肠道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加上严重肝损害,失去了肠道免疫保护和肝的解毒作用,大量内毒素得以移位进入体循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可破血脑屏障,引起脑水肿,产生脑病。同时患儿能有遗传性或获得性⍺1-抗胰蛋白酶降低,微小感染和炎症能使细胞组织释放的蛋白酶进入血循环,引起失控的凝血反应,激活补体和激肽,从而参与机体损伤

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有前驱发热,上呼吸症状,呕吐和腹泻的症状主要的临床症状急性发作的脑病(表现为惊厥、昏迷和肌张力下降)和严重休克。其他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高热(高达43.9℃,直肠温度),弥漫性血管凝血,便血,代谢性中毒,肝转氨酶升高,急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原发性的肺和心肌累及少见

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的检查

1.脑电图

病程开始可见脑电爆发,之后电活动波幅下降,可见弥漫性慢波。脑电图可反映脑皮层损害情况

2.头颅CT

可见脑水肿、梗死、出血、软化。脑水肿见于发病2~3天,1周后消退或可见脑梗死脑萎缩。随访检查有助于判断结构的破神经损害程度

3.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中毒;发病30小时血红蛋白最低值,可降至4.3g/L;血转氨酶显著升高[方剂汇www.fane8.com],血红素和血氨轻微升高;血肌酐尿素升高,严重时须腹膜透析;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小板减少。

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的诊断

1.临床表现

休克,昏迷和抽搐,出血(或DIC的依据)、腹泻、少尿

2.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较入院时降低,30g/L;血小板<:150×10/L;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纤维蛋白降解物、血肌酐尿素升高、血转氨酶升高;代谢性中毒

3.其他

排除已明确的感染和代谢性疾病、瑞氏综合征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休克

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败血症休克,Reye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中暑和病毒性血热,瑞氏综合征及中毒性休克根据它们的临床病程实验室表现排除。

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治疗

支持性治疗,应用大量胶体扩容,静脉输注等渗液体和血制品,加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维持循环所必需由于水肿导致的颅内压增高者需要气管插管和过度通气,虽然用了新鲜冷冻血浆但弥漫性血管凝血常常进一步恶化。关键是保证供氧,通气及脑灌注,即迅速稳定循环和呼吸功能快速而大胆地抗休克,抗DIC、抑制炎症反应均有利于循环功能的改善,迅速纠正脑低灌注;尽早上机、纠正低氧血症同时正压通气有利于心功能的支持,也有利于纠酸;降颅压能提高生存率但不能改善神经系统的预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可应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替代疗法。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利于及早缓解病情

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的预后

存在轻至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数月后多为运动退化和癫痫后遗症,所有病例中大多数(>60%)死亡,存活者中的70%或更多的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