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1.工业应用 金属镀铬(铬电镀用25%~50%铬酸)、颜料、鞣革、印染、照相制版、合金钢、火柴、电池等工业部门均要用到铬酸、铬锰盐或其重铬酸盐类。工业上主要用其三价或六价化合物,如氧化铬(Cr2O3)、铬酸(三氧化铬,CrO3)、氯化铬(CrCl3)、铬酸钠(Na2CrO4)或铬酸钾(K2CrO4)、重铬酸钾(K2Cr2O7)或重铬酸钠(Na2Cr2O7)。 2.理化特性 铬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性坚硬而抗腐蚀。铬能以二、三、六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二价铬极不稳定,极易被氧化为高价铬,在

概述

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症状体征

1.皮肤损害

(1)接触性皮炎:在杨国亮等调查的电镀厂534名工人中仅发现少数患者。国内有关的几篇报道,其皮炎发生率不一,有的高达29.3%。本作者于1980年在2家电镀厂调查发现铬电镀工人皮炎发生率为15.1%(29/192)。皮损多见于手背和腕部范围大小不一,边缘鲜明,以夏季较多见。铬皮炎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是如果存在高度敏感,即使离开工作岗位亦往往经久不愈。如果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形成湿疹样变化时,病程长达数年。铬皮炎的诊断,皮肤斑贴试验很重要,一般以0.5%~1.0%重铬酸盐水溶液做试验。

(2)溃疡:又称铬疮(chrome ulcer),由铬酸液直接溅到皮肤上所致。多见于手背、指背、前臂及足背等处,呈单个或多发溃疡米粒黄豆大小边缘鲜明,高起,呈圆形规则形或线形上有干燥的灰黑色痂,周围无红晕,往往被称之为鸡眼型”溃疡。当继续接触铬酸,溃疡可侵及其组织,并伴疼痛,不易愈合。愈后形成瘢痕根据我们在电镀厂的调查,发现在溃疡部位往往先有擦伤或破损史,尔后在伤害基础发生溃疡皮肤未受过损伤的不易发生溃疡

2.黏膜损害  主要是鼻黏膜,可发生卡他性炎症、糜烂、萎缩,甚至鼻中隔穿孔。主要由于铬酸雾及粉尘刺激所致。据称空气中铬酸浓度在0.0001~0.001 mg/L时,即可引起鼻黏膜改变。目前由于防护措施的加强,鼻中隔穿孔已极少见,我们在1980年的调查中仅占7.4%(13/176人),且多属有15~20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其损害均属陈旧性。眼结膜炎及萎缩性咽炎目前亦已罕见。

3.全身症状  长期接触铬酸盐的粉尘或雾,可出现头痛消瘦、贫血以及肾脏损害、支气管哮喘等,但很少见国外报道六价及三价铬均有致癌作用,接触铬化物粉尘工人肺癌较多,但国内尚未见报道。

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用药治疗

接触性皮炎按一般原则对症处理。铬溃疡可用10%亚硫酸氢钠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涤,搽3%~5%二巯丙醇(BAL)或5%~10%依地酸(EDTA)软膏

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饮食保健

适宜食用

饮食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不宜食用

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不饮酒。

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预防护

1.环境保护  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1mg/m3[方剂汇www.fane8.com]建议为0.05mg/m3。采用有足够控制风速的槽边吸风装置

2.加强个人防护  如戴橡皮围裙手套防护眼镜口罩,穿靴子等。有时可在工作前涂搽适当皮肤防护剂。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一旦接触到铬化物,立即用肥皂水洗净,下班后用10%亚硫酸钠溶液洗手,然后再用清水洗净。亚硫酸钠有还原作用能使Cr6 变为Cr3 ,失去刺激作用。使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也可收到同样效果。Samitz报道,维生素C是一种适用的抗铬剂,能有效预防治疗铬酸或铬酸盐的有害反应

如因工作不慎引起皮肤破损,即使极其轻微,也应立即涂上毒液,并用橡皮膏保护之。

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病理病因

生产和使用重铬酸盐,铬电镀的产品,接触酸性镀铬褐色细雾散布空气,致敏引起皮炎

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并发症

长期接触铬酸盐的粉尘或雾,可出现头痛消瘦、贫血以及肾脏损害、支气管哮喘等,但很少见国外报道六价及三价铬均有致癌作用

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预后

长期接触铬酸盐的粉尘或雾,可出现头痛消瘦、贫血以及肾脏损害、支气管哮喘等,但很少见国外报道六价及三价铬均有致癌作用,接触铬化物粉尘工人肺癌较多,但国内尚未见报道。

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的发病机制

对人的危害主要发生在铬电镀及生产和使用重铬酸盐的操作过程中。酸性镀铬用浓铬酸作镀液,电镀时电极上可产生氢和氧,并将铬酸带出,成褐色细雾散布于空气中。制备重铬酸盐以及在鞣革或化工工业中用此盐类时可接触其粉末。胶版印刷中常使用含有铬酸的液体擦机件。使用含铬电焊棒时,可能产生含铬量很高的烟尘。水泥中含有微量铬,亦常为引起皮炎原因。三价铬化合物(如Cr2O3)与金属铬均尚未见引起工业中毒皮肤反应的报道,三价铬不易在胃肠道内被吸收,在皮肤表层易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稳定络合物,因而不引起皮炎溃疡。六价铬化合物主要的致病物质,在高浓度时是一剧烈的氧化剂,具有明显局部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并能通过皮肤吸收。重铬酸盐类较铬酸盐类强烈,而前者中又以钠盐毒性最大。六价铬化合物在低浓度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致敏物质,有报道接触仅含有0.08%铬的溶液即可引起皮炎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