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

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多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严重时可溃破流脓。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热等,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

药材 猫骨、榠樝、凤仙、牡蛎、瓦楞子、蓼实、全缘凤尾蕨、猕猴桃根、了哥王根、斑蝥、红升丹、蟾蜍、螺蛳、九子连环草、鸡屎藤、拳参、蜂房、皂荚子、姜石、蜘蛛
方剂 开郁清痰丸、瘰疬饼、化腐生肌散、珠母补益方、黎洞丸、瘰疬痰核膏、活脓散、灵仙龙草汤、瘰疬收口药方、夏枯草汤
中成药 夏枯草口服液、内消瘰疬丸、牛黄醒消丸、夏枯草膏、内消瘰疬片、消瘰夏枯草膏、夏枯草颗粒、内消瘰疠片、消瘿气瘰丸、阳和解凝膏
概述

瘰疬病因病机

瘰疬病情况多由三焦、肝、胆等经风热气毒蕴结而成肝肾两经气血亏损,虚火内动所致,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多因外感风热内蕴痰毒而发;慢性多因气郁、虚伤而发。该病常愤怒忿郁,谋虑不遂,精神颓靡。

结核杆菌可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感染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口腔喉部结核多通过黏膜淋巴流感染到淋巴结,肺部结核则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感染淋巴结。而民间医者常说此病发病原因病人由于常和家人或邻里之生气过多,脾气暴躁引起。

瘰疬的临床表现

1.初期

颈部核块如黄豆大小,一个或数个,可同时出现或相继发生,皮色不变,质稍硬,表面光滑,不热不痛,推之能活动

2.中期

核块渐增大,与表皮粘连,有时数个核块互相融合成大的肿块,推之不能活动疼痛。当进一步化脓时,则表面皮肤转成暗红色,微热,按之有轻微波动感

3.后期

已化脓的肿块经切开或自行破溃后,流出清稀脓水,夹有败絮状物质疮口呈潜行性管腔(表面皮肤较薄,皮下有向周围延伸的空腔),疮口肉色灰白,四周皮肤紫黯,并可以形成窦道。如果脓水转稠,肉芽变成鲜红色表示即将愈合。按照局部病变可分为3期,但实际上有患者可能同时兼见两个或者三个阶段的病变。

病初起无全身症状,在化脓时可有低热,食欲不佳。后期破溃,若日久不愈,可导致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证见潮热[方剂汇www.fane8.com],盗汗,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头晕失眠,食欲不佳,苔少舌红,脉细数无力。大多数能治愈。预后一般良好,少数体虚的人可继发流痰。治愈后每因体虚或过度劳累而复发。

瘰疬的辨证施治

1.初期

(1)证候 瘰疬初起如豆,单个或数个串生,不热不痛,皮色不变,推之能动,舌苔白,脉弦。

(2)治则 疏肝养血、理气化痰。

(3)方药 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2.中期

(1)证候 瘰疬累累如串珠,皮核相亲,或融合成块,渐感疼痛,推之不移,或液化成脓,按之复指,舌苔薄黄,脉弦数。

(2)治则 解郁化痰、托毒透脓,

(3)方药 内托生肌散加减

3.后期

结核溃破,脓水清稀,久则成瘘,经久不愈,低热盗汗,咳嗽,舌红少苔,脉细数。

(1)治则 滋阴降火、益气养血

(2)方药 香贝养营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瘰疬饮食调理

1.摄取优质蛋白质和含钙丰富食品,如:肉类家禽鱼类蛋类制品及奶类。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B、C、D的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配合一些大肉、蛋、等动物蛋白质。

2.不宜食用过多的脂肪,禁用海产品食物刺激食物。忌食辛辣食物,禁烟戒酒。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