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

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栓塞的栓子多来源于心脏。患者常有心脏病史,如心脏瓣膜病、多种原因所致的心房纤维颤动、心肌梗死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来自心房内的血栓、附着于瓣膜上的赘生物、附壁血栓及动脉硬化后形成的斑块等如发生脱落,均可随血循环而阻塞肠系膜上动脉。而血栓形成多见于动脉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部,此处因血流缓慢,故易导致血栓形成。此外,其他因素如脾切除等手术后、长时间的脱水、休克及血液高凝状态都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

概述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症状体征

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成都造成缺血,故两者的大多数临床表现相同。病人以往有心病史或有心房纤颤,多数有动脉硬化表现。在栓塞病人有1/3曾有肢体或脑栓塞史,由于血栓形成症状不似栓塞急骤,仅少数病人在发病后24h内入院,而栓塞病人90%在1天以内就医。

剧烈腹部绞痛是最开始的症状,难以用一般药物所缓解,可以是全腹性也可是脐旁、上腹、右下腹耻骨上区,初期由于肠痉挛所致,其后有肠死,疼痛转为持续,多数病人伴有频繁呕吐,呕吐物血水样。腹痛的性质部位病程演变的过程与其急腹症的发作形式有许多相之处因其缺乏明显临床特征,发病率仅占肠梗阻病人总数的0.23%~0.7%,因此临床医生常对此病认识不足,误诊率高。直至晚期出现腹膜刺激和中毒性休克时,虽经积极治疗由于环境严重失衡而丧失良机。早期,腹部多无固定压痛,肠鸣音活跃或亢进,易误诊为其疾病。在发病6~12h后,患者就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此时有明显腹部膨胀,压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腹膜炎的表现和全身反应。在发病初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患者呕吐物常为一种不含血块的暗红色胃肠液和排出血水样便,是由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使肠壁缺血、缺氧、肠黏膜死,血浆渗出至肠腔所致。

患者病前如有心脏动脉栓塞病史,更应高度警惕本病发生因此对有心脏动脉硬化病史,骤发剧烈腹痛,持续加重,一般止痛药无效,同时伴有胃肠道出血应视为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早期征兆。临床称其为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Bergan三联征,即剧烈而没有相应体征的上腹和脐周疼痛,器质性和并发房颤心脏病,胃肠道排空表现等。但要注意一些老年患者脑梗死病人疾病反应程度和表述能力减弱,应更注重查体的阳性结果病情的变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应考虑肠系膜动脉闭塞的可能。但须与胰腺炎、肠绞窄等疾病鉴别。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的用药治疗

急性肠系膜缺血病人主要并发于心血管疾病,而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又会加重心血管疾病因而应把改善心脏功能病人全身情况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积极休克、抗感染纠正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同时,尽快手术探查,不可顾此失彼。在对病人一般情况心脏情况予以诊断及处理后,即进行选择动脉造影,如发现栓塞血管痉挛时,可经动脉导管灌注罂粟碱,也可灌注溶栓剂如尿激酶、链激酶以溶解栓子有的报告应用经皮血管腔内气囊成形术者,但效果都不肯定,仅有少数早期病人治疗可获得疗效,这些治疗方法虽有发展前景,但当前仍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别是病人已出现腹膜刺激症状时则更不宜等待。剖腹探查发现栓塞位于一个分支主干的远端,肠管缺血的范围不大,并已出现现象时,则可进行部分肠切除吻合术。在切除时至少应包括死肠襻上、下端各15cm的正常肠管同时已有栓塞的系膜一并予以切除,切除范围不足即可能术后肠管再次死,发生吻合口漏。在肠范围小切除后不致影响肠道功能情况下,可适当放宽肠切除的范围部分片状肠管死,可缝合死上、下端的正常浆肌层,将部位翻入肠腔。但在肠管发生面积可逆性死,尽快切除死肠襻,减少毒素吸收可能更为有益范围虽大也只能将死肠切除,吻合剩余恢复肠道的通畅,切除缘必须保证血运良好以免术后发生瘘。术后按短肠综合征给予积极治疗

为了解血液恢复后肠襻的活力,除观察肠管颜色、蠕动及肠系膜动脉搏动外,还可荧光法探测局部有无血液循环。从周围静脉内注射铊荧光素钠后,于暗室中通过紫外线光观察肠管局部如发黄色荧光则有血循环存在肠管活力。应用多普勒(Doppler)超声测定肠系膜血管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其他尚有肠肌的肌电测定,99mTc标记蛋白检测,肠管表面氧检测,以及外线体积描记图(photo plethysmography)等,但均需有特殊设备时间。当不能完全肯定肠是否仍有活力可将肠管纳入腹腔关闭,术后供氧纠正血浆容量,应用强心剂提高心排出量,从选择肠系膜动脉导管灌注血管活性药物,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并在术后24~36h再次剖腹观察肠管情况,当可确定肠管是否存活。再次剖腹应决定于第一次手术结束而不是在术后再作考虑,术后疼痛压痛与肠麻痹将掩盖肠死的表现。因此,当再次剖腹一经决定必须按时实行,以确保及时处理死的肠管,增加病人安全性。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饮食保健

合理膳食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的预防护

治疗原发病(如心脏瓣膜病、多种原因所致的心房纤维颤动、心肌梗死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防治栓子血栓形成而导致本病发生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病理病因

多数栓子来源心脏,来自风湿心脏病与慢性心房纤颤的左心房急性心肌死后的左心室,或以往心肌死后形成的壁栓,心内膜炎,瓣膜疾病瓣膜置换术后等,也可来自自行脱落的,或是经心血管导管手术操作引起的脱落。偶有原因不明者。肠系膜动脉从腹主动脉锐角分出,本身几乎与主动脉平行,与血流的主流方向一致,因而栓子易进入形成栓塞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几乎都发生在其开口原有动脉硬化狭窄处,在某些诱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失水、心输出量突然减少,或大手术后引起血容量减少等影响下产生。偶也可夹层动脉瘤,口服避孕药,医源性损伤而引起。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疾病诊断

1.消化性溃疡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表现为腹部剧痛并迅速遍及全腹[方剂汇www.fane8.com],伴腹肌板样强直,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肠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显示膈下、腹腔内有游离体。患者既往多有溃疡病史

2.急性肠梗阻  表现为腹部膨隆,腹痛剧烈呈阵发性加剧,体检可见肠型或逆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呈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调。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检查可见肠腔内有多个阶梯状液平,少数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3.急性胰腺炎  由于急性胰腺炎与急性胆囊炎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相似之处,故二者的鉴别也甚为重要。一般而言,急性胰腺炎的疼痛更加剧烈,呈刀割样痛者较多见。疼痛部位除上腹部外,还可位于中腹部和左上腹,疼痛可以向腰背部放射。血、尿淀粉酶升高较急性胆囊炎更显著。B超检查可发现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胰腺内部回声减弱,胰管扩张等征象。但必须指出,当胆石阻塞胆总管或壶腹乳头部时,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因此急性胰腺炎与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可同时存在

4.宫外孕破裂  无溃疡病史而停经史。腹痛部位多在下腹部。多伴有阴道出血,B型超声波检查可明确诊断。

5.卵巢囊肿蒂扭转  无溃疡病史疼痛突然发生,呈持续剧烈性痛,疼痛部位异常于下腹部。少数患者可因疼痛剧烈发生休克妇科检查及B超、CT等检查可确立诊断。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可见白细胞计数在2万以上,并有血液浓缩和代谢性中毒表现。

其他辅助检查:

腹部X线平片难以明确有肠缺血的现象,在早期仅显示大、小肠中等或轻度胀气,随病情进展可见肠腔内气、液面,以及小时后仍无变动的肠襻,出现肠梗阻影像晚期麻痹性肠梗阻时,胀气肠管结肠中段突然中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及其毗邻结构,可见与血管内径等大的强回声团块影堵塞血管腔、腔内未能检测出彩色血流及频谱多普勒信号。可对疑为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病例进行筛选,但由于胀气肠襻的影响确诊率不高,如能探到肠系膜动脉血栓图像,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结合临床表现可有手术探查指征。

腹部选择动脉造影本病较高的诊断价值,它不但能帮助诊断,还可别是动脉栓塞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是诊断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可靠方法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利于治疗方法选择,CT、MRI、腹腔镜检查对早期诊断虽有一帮助,但都不动脉造影直观、准确。当疑有肠系膜动脉闭塞时,在有条件医院应毫不犹豫地行肠系膜动脉造影动脉栓塞多在结肠动脉开口处,造影剂在肠系膜动脉开口以下3~8cm处突然中断,血栓形成则往往在肠系膜动脉开口处距主动脉3cm以内,出现血管影中断。小栓子则表现在肠系膜动脉分支闭塞现象,有时还可发现动脉或其他内脏动脉有阻塞。血管痉挛显示为血管影有缩窄但无中断。血管造影明确病变的性质部位后,动脉导管可保持在原位上给予血管扩张药如罂粟碱、苄胺唑啉(regitine)等以解除栓塞后引起的血管痉挛,并维持至手术后药物结合取栓术或栓塞病变治疗后,可有利于提高缺血肠成活率,术后还可利用这一导管再次造影以了解肠系膜血管循环的状况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并发症

1.在发病初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患者呕吐物常为一种不含血块的暗红色胃肠液和排出血水样便。

2.在发病6~12h后,患者就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3.晚期出现腹膜刺激和中毒性休克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的预后

急性栓塞病人术后的监测、治疗甚为重要,尿量、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动脉血气分析,水、电解质等的测定如有异常均需及时加以纠正,预防心力衰竭发生手术前后需应用适合抗生素防治感染。如原已置有动脉导管者可经导管继续给予抗凝药与血管扩张药,并在24h后造影观察血管是否通畅。在未放置导管者,术后宜立即预防发生栓子肠系膜血管术后栓塞也有作者不赞成用肝素以防肠管出血而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这类病人术后较长时间应用华法林(warfarin)以减少再次发生栓子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预后较差,病死率在85%左右栓塞病人为75%~80%,而血栓形成病人为96%~100%。积极的放射介入与外科治疗可改善预后,再次剖腹观察对减少这类病人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意义。短肠综合征,再栓塞,肠外瘘,胃肠道出血,局限性纤维化狭窄等是术后发生并发症营养支持对保证患者营养补充,防止负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

栓子通常堵塞在肠系膜动脉自然狭窄部,如在空肠一支的远端结肠动脉分支处,或是更远的部分。而血栓成都发生肠系膜动脉的第1厘米动脉粥样硬化部分。不论是栓子血栓形成动脉被堵塞后,远端分支发生痉挛。受累肠管呈苍白色,处于收缩状态。肠黏膜不耐受缺血,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10min后,肠黏膜超微结构即有明显改变,缺血1h后,组织学上的改变即很清楚。黏膜水肿黏膜死脱落。急性缺血的初期,肠平滑肌收缩,其后因缺血而松弛血管痉挛消失,肠壁血液淤滞,出现发绀、水肿,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至肠腔。缺血后短时间虽然病理生理改变已很明显,如动脉血流恢复小肠仍可具有活力,但将有明显的再灌注损伤。缺血继续时间后,肌肉与浆膜将死,并出现腹膜炎,肠管紫绀或暗黑色,浆膜呈潮湿样,易破有异味,肠腔内细菌繁殖毒性产物吸收,很快因中毒与大量液体丢失而出现休克与代谢性中毒血管闭塞肠系膜动脉出口处,可引起Treitz韧带以下全部小肠及右半结肠的缺血死。较常见部位是在结肠动脉出口以下,也可引起Treitz韧带和回盲瓣之间的大部分小肠死。闭塞愈靠近主干远端,受累小肠范围愈小。当轻度缺血得到纠正后,肠黏膜将再生,新生绒毛形状正常,有萎缩,并有暂时性的吸收不良,其后渐恢复部分死的肠组织将是瘢痕愈合以后出现小肠节段性狭窄。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