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正文

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12-17
现代植物分类是按照植物形态的异同、习性的差别以及亲缘关系远近系统排列的。因此,一般说来,在植物分类系统位置愈接近的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就愈接近。植物分类系统化学成分关系实际是指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关系。各种植物由于新陈代谢类型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化学物质——生物碱类、甙类、萜类等等。这些化学成分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是与植物系统位置植物环境条件气候土壤生物等)密切有关的。植物分类系统化学成分关系可大致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1.每一种植物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制造一定的化学成分特性,而这个特性是这种植物生理生化特征。如颠茄产生莨菪烷衍生物生物碱,人参产生三萜类皂甙薄荷产生萜类等等。2.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种类由于有相近的遗传关系,往往具有相似生理生化特征。亲缘关系愈近,共同性愈多;亲缘关系愈远,共同性愈少。如异喹啉生物主要分布多心皮类及其近缘类植物的一些科中,如木兰科、睡莲科、马兜铃科、防已科、毛莨科、小檗科、罂栗科、芸香科等。这些科中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也显示相互之间有紧密的亲缘关系,与产生它们的植物科之间的亲缘关系一致。吲哚生物碱中最大的一族为鸡蛋花烃(Plumerane)型吲哚生物碱,这族生物碱仅存在夹竹桃科中的鸡蛋亚科植物中。同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很相近,因而往往含有近似化学成分。如小檗属(Berberis)植物小檗碱,大黄属(Rheum)植物羟基蒽醌生物等等。3.一般说来与广泛存在植物界的代谢产物有更近似化学结构简单化学成分(如黄嘌吟与咖啡化学结构近似),在植物界的分布较广,分布规律性不明显。有些化学成分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系列突变因而结构也较复杂,如马钱子碱、奎宁等。这类物质分布往往只限于某一狭小范围分类群中。但某些起源古老成分,虽经一系列突变结构亦较复杂,但它们在植物界中分布还是有一范围的,而且种类成分植物亲缘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更为明显突出,例如上述异喹啉生物碱的分布植物分类系统化学成分存在联系这一概念,已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研究、野生资源植物寻找方面。如具有降压与安定作用的蛇根碱(Reserpine)自印度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itina(L.)Benthex Kurz中发现后,从该属的其他约20种植物中亦发现利血平,并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在萝芙木属的两个近缘属中找到了同类生物碱。为了发掘具抗菌作用小檗碱的资源植物,经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综合研究,发现小檗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5个科(小檗科、防已科、毛莨科、罂粟科、芸香科)16个属的多种植物中,而以小檗小檗属较理想。又据研究,莨菪烷类生物主要中分布于茄科茄族(So1aneae)中的天仙子亚族(Hyoscyaminae)、茄参亚族(Mandragorinae)及曼陀罗族(Datureae)植物中,并发现了含碱量较高,有生产价值的新原料植物——矮莨菪(Przewalskia shebbearei(C.E.C.Fischer)Kuang,ined)及马尿泡(P.tangutica Maxim.)。再如生产可的松激素药物原料——甾体皂甙不仅薯蓣属(Dioscorea)的几十种植物中有发现而且在亲缘关系相近的一些科中也有发现。必须注意的是植物系统发育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由于植物系统发育的历史很长,发掘出来的古生物资料不够齐全,加上多数植物化学成分未明了,有些成分分布规律还未被揭示及认识,所以,有关植物系统发育与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尚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应用植物分类系统化学成分间的联系性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近年来,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这二门学科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植物化学分类学(P1ant chemotaxonomy)。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1)探索各级分类群(如科、属、种等)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主要成分、特有成分和次要成分及其合成途径。(2)探索各种化学成分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3)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配合传统分类学及各有学科,从植物化学成分角度,共同探索植物系统发育。显然,这一新兴学科在认识植物系统发育方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可为目的地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寻找工业原料提供理论依据。例如通过对毛莨科与单子叶植物百合植物所含生物碱、甾体化台物、三萜化合物、氰醇甙和脂肪酸等五类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很多类似化学成分有的成分甚至仅仅为它们所共有。联系百合目与毛莨科的一些原始类群在形态组织解剖上的某些相似性,从而认为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即单子叶植物通过百合起源原始的毛莨科植物这一研究结果在了解客观存在植物系统发育的真实情况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如根据国内外在药用植物研究工作方面的大量实践、目前中国药用植物中大归纳出一些具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生物碱、黄酮类、萜类、香豆精等)及药理作用植物类群。由此可见,植物化学分类学是一门富有活力的新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值得药用植物学与药用植物化学作者重视运用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