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手少阳三焦经 / 耳和髎穴

耳和髎穴

穴位

耳和髎ěrhéliáo,出《针灸甲乙经》。耳即耳窍,和即调和,髎指骨隙,此穴在耳前骨的浅表陷隙中,可调耳和声,故名耳和髎。

经属

属手少阳三焦经,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取法:在头侧部,鬓发后缘作垂直线,耳郭根部作水平线,二者交点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散风、通窍聪耳

主治:头面及耳部疾患:如头重痛,齿痛,口歪,牙关拘急,耳鸣,头痛,牙关紧闭,鼻准肿痛,瘈疭,头痛颊肿,面瘫,流涕,颔颊肿,瘛疭,颈颌肿痛,现代又多用耳和髎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耳炎,鼻炎等。

刺灸法

刺法:平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避开动脉。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耳和髎穴,每次3~5分钟,可预防面部痉挛,调理头重、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配伍

穴位名

耳和髎ěrhéliáo,出《针灸甲乙经》。耳即耳窍,和即调和,髎指骨隙,此穴在耳前骨的浅表陷隙中,可调耳和声,故名耳和髎。

穴位经属

属手少阳三焦经,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取法:在头侧部,鬓发后缘作垂直线,耳郭根部作水平线,二者交点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筋膜、颞肌。有颞浅动、静脉。分布着耳颞神经的分支,当面神经颞支处。皮肤由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面神经分布。皮下筋膜较薄,内有耳颞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及颞浅动静脉通过,耳前肌为皮肌,受面神经的颞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直刺耳前肌,经包裹颞肌的颞筋而入该肌。颞肌属于咀嚼肌,由颞深前后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散风、通窍聪耳

主治:头面及耳部疾患:如头重痛,齿痛,口歪,牙关拘急,耳鸣,头痛,牙关紧闭,鼻准肿痛,瘈疭,头痛颊肿,面瘫,流涕,颔颊肿,瘛疭,颈颌肿痛,现代又多用耳和髎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耳炎,鼻炎等。

穴位刺灸法

刺法:平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避开动脉。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耳和髎穴,每次3~5分钟,可预防面部痉挛,调理头重、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配伍

配下关穴、合谷穴治牙痛、下颌关节炎。

配太阳穴、颧谬穴、丝竹空穴治口眼斜。

配牵正穴、地仓穴、四白穴、阳白穴治面瘫。

配印堂穴、列缺穴治鼻衄。

配风池穴、太阳穴治偏买痛。

配听宫穴、翳风穴治耳鸣。

配颊车穴、地仓穴、阳白穴治面神经麻痹。

配太阳穴、印堂穴、足临泣穴治偏头痛。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重,颔痛,引耳中嘈嘈,和髎主之。

《针灸甲乙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嘈嘈,颔颊肿。

《类经图翼》:主治头痛耳鸣,牙车引急,颈项肿口僻瘈疭。

《针灸大成》:主头重痛,牙车引急,颈颔肿,耳中嘈嘈,鼻涕,面风寒,鼻准上肿,痈痛,招摇视瞻,瘛疭,口僻。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筋膜、颞肌。有颞浅动、静脉。分布着耳颞神经的分支,当面神经颞支处。皮肤由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面神经分布。皮下筋膜较薄,内有耳颞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及颞浅动静脉通过,耳前肌为皮肌,受面神经的颞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直刺耳前肌,经包裹颞肌的颞筋而入该肌。颞肌属于咀嚼肌,由颞深前后神经支配。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重,颔痛,引耳中嘈嘈,和髎主之。

《针灸甲乙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嘈嘈,颔颊肿。

《类经图翼》:主治头痛耳鸣,牙车引急,颈项肿口僻瘈疭。

《针灸大成》:主头重痛,牙车引急,颈颔肿,耳中嘈嘈,鼻涕,面风寒,鼻准上肿,痈痛,招摇视瞻,瘛疭,口僻。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