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五里穴

手五里穴

穴位

手五里Shǒuwǔlǐ,出《针灸甲乙经》。手即上肢,五喻中数,里乃居也,手五里穴距天府五寸,正居大脉之中央,故名手五里。

经属

属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取法:手臂外侧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上4横指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理气散结,通经活络

主治:肘臂疼痛不举,中风偏瘫,挛急,瘰疬,上肢不遂,咳嗽,吐血,心下胀满,寒热疟疾,身黄嗜卧,惊恐,风湿肿胀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向肘部或肩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按摩:手五里位于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周炎等肩膀上的疾病,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

配伍

穴位名

手五里Shǒuwǔlǐ,出《针灸甲乙经》。手即上肢,五喻中数,里乃居也,手五里穴距天府五寸,正居大脉之中央,故名手五里。

穴位经属

属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取法:手臂外侧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上4横指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上组织、肱肌。有桡侧副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少量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肱肌,该肌由臂丛的肌皮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理气散结,通经活络

主治:肘臂疼痛不举,中风偏瘫,挛急,瘰疬,上肢不遂,咳嗽,吐血,心下胀满,寒热疟疾,身黄嗜卧,惊恐,风湿肿胀等。

穴位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向肘部或肩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20分钟。

按摩:手五里位于骨头上,通经活络的效果非常强,尤其能治肩周炎等肩膀上的疾病,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5分钟。

配伍

1、配曲池穴治肘臂挛急。

2、配曲池穴、通里穴、中渚穴治手臂红肿疼痛。

3、配臂臑穴治瘰疬。

4、配太溪穴、大钟穴、照海穴、二间穴治嗜卧。

5、配大钟穴、照海穴、二间穴治嗜睡。

6、配少海穴、曲池穴治肘关节痛。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

《针灸甲乙经》:痎疟,心下胀满痛,上气,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寒热颈疬适,欬,咳唿吸难,灸五里,左取右,右取左。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身体黄,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目,少气,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针灸大成》:主风劳,惊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心下胀满,上气,身黄,时有微热,瘰疬,目视,痎疟。

《百症赋》:(手)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备急千金要方》:目,少气,灸五里,右取左,左取右。

《针灸资生经》:五里,治惊恐。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上组织、肱肌。有桡侧副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少量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肱肌,该肌由臂丛的肌皮神经支配。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禁不可刺。

《针灸甲乙经》:痎疟,心下胀满痛,上气,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寒热颈疬适,欬,咳唿吸难,灸五里,左取右,右取左。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身体黄,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目,少气,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针灸大成》:主风劳,惊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心下胀满,上气,身黄,时有微热,瘰疬,目视,痎疟。

《百症赋》:(手)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备急千金要方》:目,少气,灸五里,右取左,左取右。

《针灸资生经》:五里,治惊恐。

搜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