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手阳明大肠经 / 肩髃穴

肩髃穴

穴位

肩髃Jiānyú,出《灵枢·经脉》。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

经属

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屈肘抬臂与肩同高,另一手中指按压肩尖下,肩前呈现凹陷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肩髃与肩前、肩后合称肩三针,用于肩凝症、肩背痛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中指和食指并拢,以指腹垂直按压肩髃穴,两肩按摩方法相同,每日早晚按摩,左右各按揉1~3分钟。可治肩臂疼痛、手臂挛急等疾病。

配伍

穴位名

肩髃Jiānyú,出《灵枢·经脉》。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

穴位经属

属手阳明大肠经。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屈肘抬臂与肩同高,另一手中指按压肩尖下,肩前呈现凹陷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作用与主治

作用: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肩髃与肩前、肩后合称肩三针,用于肩凝症、肩背痛等。

穴位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中指和食指并拢,以指腹垂直按压肩髃穴,两肩按摩方法相同,每日早晚按摩,左右各按揉1~3分钟。可治肩臂疼痛、手臂挛急等疾病。

配伍

1、配阳溪穴、天宗穴、肩髎穴治肩周炎。

2、配阳溪穴、曲池穴治瘰疬。

3、配阳溪穴治风疹。

4、配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列缺穴治半身不遂。

5、配风门穴、中渚穴、大杼穴治肩背红肿疼痛。

6、配曲池穴、天池穴、天井穴、三间穴治瘰疬。

7、配悬钟穴、肩髎穴、肩贞穴治肩周炎。

8、配肩髎穴、肩贞穴、臑俞穴治肩关节周围炎。

9、配阳溪穴治风疹。

10、配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治上肢不遂。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岩。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岩。

搜索推荐